陳巳生:矢志追求民主進步的民進創(chuàng)始人

發(fā)布時間:2025-03-17
【字體:

  陳巳生(1893—1953),男,浙江海寧人,1893年6月7日生于海寧鹽官鎮(zhèn)十廟前,1953年8月3日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60歲。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兼人民監(jiān)察委員會副主任、民進第一屆理事會常務理事等職務,是著名工商實業(yè)家、中國民主促進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從實業(yè)救國到抗日救亡、民主救國,他有著多重身份,體現(xiàn)了他不平凡的成長歷程。他的一生,是為國為民的一生,是為實現(xiàn)民主政治而不懈奮斗的一生。

  陳巳生6歲,父親病逝,家道中落。1908年,16歲的陳巳生和二哥陳淼生一同到上海謀生,先在同興洋貨號學做棉布生意,因貨號經營的是洋布,陳巳生萌生了學習英文的念頭。他在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開辦的夜校學習英文等知識。1911年,兄弟倆進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事印刷工作)。1913年3月4日,陳巳生聯(lián)合商務印書館職工,創(chuàng)立早期工人組織“工界青年勵志會”,并擔任勵志會總干事。在這一階段,陳巳生開始關注社會,關注民生,萌發(fā)了為國為民奮斗的理想。1928年,陳巳生赴美游歷和游學。1930年學成歸國,出任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委員會助理總干事。一·二八事變爆發(fā),日軍侵犯上海,他積極參與當時上海的抗日救亡運動。此時陳巳生的人生道路面臨新的抉擇,他從以宗教為主的社會活動領域轉到工商實業(yè)界,決心走“實業(yè)救國”的新道路。

實業(yè)救國闖新路

  陳巳生于1932年進入上海平安輪船公司擔任協(xié)理,后又被聘任為副總經理,開始真正進入工商界。1940年,陳巳生離開公司,隨后去了華美航業(yè)公司任職。后正式加入寧紹保險公司任副總經理。1941年,大安產物保險公司創(chuàng)立,陳巳生任常務理事。同年,陳巳生向黨組織提出了入黨申請,由于地下黨組織此前已對他進行長期的考察,所以,中共江蘇省委立即批準,自此他成為一名愛國的民主革命戰(zhàn)士、中共秘密黨員。1943年,陳巳生聯(lián)合他人共同創(chuàng)建寧興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944年,陳巳生以大安保險公司之名參股投資關勒銘金筆廠,并推薦了時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劉曉(化名劉鏡清,當時上海地下黨組織歸江蘇省委領導)到關勒銘金筆廠任常務董事,安排時任中共江蘇省委組織部長王堯山任該廠董事,巧妙地為劉曉和王堯山取得的社會職業(yè)進行有效掩護。1945年,陳巳生發(fā)起建立了安通運輸公司,并擔任華通運輸公司常務董事,在運輸業(yè)上配合地下黨運作。陳巳生還與人投資開辦中國文化投資公司,出版進步書刊、宣傳民主政治,成為上海國統(tǒng)區(qū)的“紅色文化企業(yè)”。

參與創(chuàng)建中國民主促進會

  為了有組織地開展對國民黨的斗爭,經過民主人士的共同協(xié)商,1945年12月30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上海愛麥虞限路(現(xiàn)紹興路)中國科學社,舉行了第一次會員大會,正式宣告成立。

  參加這次大會簽到的有26人:馬敘倫、王紹鏊、林漢達、周建人、徐伯昕、趙樸初、陳巳生、梅達君、嚴景耀、雷潔瓊、謝仁冰、馮少山、萬景光、曹梁廈、張紀元、柯靈、李平心、陳慧、宓逸群、劉大杰、李玄伯、馬木軒、徐徹、徐相任、章蟾華、胡國城。馬敘倫擔任會議主席。

  時隔三天,1946年1月2日,民進舉行第二次會員大會,到會者33人,選舉了馬敘倫、嚴景耀、陳巳生、林漢達、鄭振鐸、曹梁廈、王紹鏊、周建人、曹鴻翥、馮少山、柯靈等11人為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傅雷、張鳳舉、許廣平3人為候補理事,通過了中國民主促進會對于時局的宣言。

  1月4日,民進第一屆理事會舉行第一次會議,一致推舉馬敘倫、陳巳生、王紹鏊為常務理事。

  同月,中國民主促進會陳巳生與馬敘倫、嚴景耀、鄭振鐸等聯(lián)名發(fā)表《中國民主促進會給政治協(xié)商會議建議書》,強烈要求國民黨立即結束一黨專政,保證人民一切自由,組建舉國一致的民主政府。

  2月3日,民進舉行第三次會員大會。陳巳生主持大會,馬敘倫代表理事會報告工作。

  陳巳生作為民進創(chuàng)始人之一,積極參與會務,參加各類活動,并聯(lián)絡有關工商界人士,為推進中國民主政治的實現(xiàn)不懈努力。

共商國是鞠躬盡瘁

1949年,陳巳生父子一起參加全國政協(xié)會議(前坐者陳巳生,中間陳震中)

  1949年,陳巳生和兒子陳震中一起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父子倆還一同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

  1953年,陳巳生帶領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第三分團,進入朝鮮戰(zhàn)場慰問,24天里向志愿軍18個作戰(zhàn)與后勤單位、9處前沿陣地的戰(zhàn)士進行了慰問。他還提出:“我以上海工商界代表的資格向你們保證,我這次回國以后,一定要向上海和全國工商界及各界人士號召發(fā)起捐獻飛機和汽車運動,來支援你們,誓為你們的后盾?!边@一提議,成為席卷全國的“捐獻飛機大炮”運動的起點。

陳巳生率領華東暨上海人民赴朝慰問團步行趕往前沿陣地

  1953年8月3日,陳巳生不幸因病逝世,享年60歲。

  其家鄉(xiāng)海寧鹽官已建成總建筑面積665平方米的陳巳生歷史資料陳列館,旨在弘揚紀念陳先生的高尚風骨和卓越功績。他的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從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的追隨者,到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的實踐者,為民進創(chuàng)立、民族復興、國家進步和人民福祉做出了杰出貢獻。

作者:黃加平(執(zhí)筆)
責任編輯:張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