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的《城中》
《城中》毛邊本
1926年7月,五四新文學作家葉圣陶(葉紹鈞)的短篇小說集《城中》由上海開明書店初版。開明書店同年8月1日才正式開張,因此,《城中》與孫福熙的散文集《歸航》等一起,成為開明書店出版的首批新文學作品,這也是葉圣陶與開明書店的首次合作。在此之前,葉圣陶的《隔膜》《火災》《線下》三部短篇小說集,都作為“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葉圣陶正是“文學研究會”的發(fā)起人。
《城中》出版時,葉圣陶親自撰寫的廣告詞稱:
論質地大概是仍舊應題作“線下”的,可是寫作時不愿馬虎,在現有能力之下,未曾偷懶一分,是作者可以自信的。
所謂“線下”,乃葉圣陶自認為作品的思想與藝術水準均在水平線以下,所以,他已把自己的第三部短篇集取名《線下》,而對《城中》,他仍很謙虛,認為這第四部短篇集論質地仍應題作“線下”。
《城中》共收入《病夫》《前途》《演講》《城中》《雙影》《在民間》《晨》《微波》《搭班子》九篇短篇,以《城中》作為書名?!冻侵小穼懸晃挥兄練庥斜ж摰闹R青年雨生回到古城興辦新式中學,受到當年的老師高菊翁、縣督學陸仲芳、教育局長王壎伯一群人的誤解和反對,他們想盡辦法,阻擾雨生演講,反對雨生招生,一計不成又生一計,直至高菊翁親自出面,打著“師生舊情”的幌子,假借“鎮(zhèn)守使”之名,以“激烈派”相威脅,企圖把雨生趕出古城。雨生當然不為所動,反而“感到青春的歡喜和事業(yè)的愉悅”。整篇小說中,雨生只在開頭和結尾出場,主干是高、陸、王三人的對話,以他們的無知和卑瑣來反襯雨生的朝氣蓬勃、堅韌不拔,技巧上頗具特色。
《演講》則寫一個自以為是的演講家到學校演講,但是“戀愛”不敢講,“學潮”不敢講,“工”不敢講,到底講什么呢?他靈機一動,登臺大講“當前的享樂”,還援引“三段式”,大前提小前提之類,主張“第一是酷好文藝,第二是耽愛美酒”,最后以贊美“剎那主義”作結。小說有強烈的諷刺意味,把演講家的丑態(tài)刻畫得活靈活現,難怪茅盾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1935年5月良友圖書公司初版)時要入選這篇《演講》。
當時的評論家對《城中》有較高的評價。汪倜然在《當代文粹·小說》(1931年6月世界書局初版)中就說:葉圣陶“用筆謹嚴而態(tài)度端莊,《線下》和《城中》寫平凡人的生活與心理,極顯經營之用心”。茅盾也認為當葉圣陶“技巧更加圓熟了時,他那客觀的寫實的色彩便更加濃厚。短篇集《線下》和《城中》(一九二三到二六年上半年的作品)是這一方面的代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導言》)
葉圣陶后來編《圣陶短篇小說集》(1936年3月商務印書館初版)時,從《城中》入選了《病夫》《前途》《城中》《晨》《搭班子》五篇,超過《城中》所收小說的二分之一,可見他自己對《城中》這本集子也是比較滿意的,正如他所說:“把十五年間的小說淘汰一下,選集比較可觀的多少篇印在一起,作為這期間我的習作成績的總賬……只希望沒有把無聊的東西留在這里”(《〈圣陶短篇小說集〉付印題記》)。有趣的是,葉圣陶好友朱自清當時也提供過一個葉圣陶短篇小說集選目,但葉圣陶沒有采用,只說朱自清“人好心善”,“大都從寬發(fā)落”,可惜我們現在已看不到這個選目了。
《城中》初版本是毛邊本,而且是符合魯迅標準的書頂書口毛書根光的毛邊本。這不但是開明書店印制的第一批新文學毛邊本之一,大概也是葉圣陶新文學創(chuàng)作的第一種毛邊本,必須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