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真:1985年第一次乘飛機出差的故事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沖鋒號,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此踏上了改革開放的奮斗征途,40年砥礪奮進,40年眾志成城,40年春風化雨,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偉大的中華民族打贏了改革開放的第一仗,實現(xiàn)了由站起來到富起來的第一階段的建設與發(fā)展;當前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團結(jié)一致,不忘初心,朝著強起來的目標,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繼續(xù)奮斗。
作為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60后”,可以說是親歷了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全過程,親眼見證了國家各行各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親身體驗了改革前后普通百姓生活發(fā)生的巨變,真實享受到國家改革發(fā)展的紅利,回顧以往思緒萬千,展望未來,信心百倍,干勁沖天。
這里分享一個筆者1985年第一次乘飛機出差的故事,國家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中可以窺見一斑。
乘飛機的“待遇”從天而降: 1985年5月,筆者還是一名剛剛大學畢業(yè)不滿一年的實習工程師。我所在單位承擔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主辦的第一屆土木工程國際會議的秘書處工作,會議地點在杭州,單位領導臨時指派我和另一名同事一起去杭州做會務。由于時間緊迫,訂火車票前往已經(jīng)來不及了,經(jīng)單位最高領導特批,允許我們這兩個只有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的工作人員乘飛機前往,這對我而言真是想不到的特殊“待遇” ,因為那個年代,一般只有高級職稱和一定級別的領導才能拿著單位開具的介紹信去民航購票乘機。因此直到我拿著蓋著單位公章的介紹信去位于東四大街的民航局大樓(現(xiàn)為中國民航信息中心)排隊買票時,都還不敢相信我竟然會以這么淺的資歷獲得了乘飛機出差的資格,回家與父母一說,已經(jīng)工作了近30年卻從來沒有坐過飛機的母親都非常羨慕。
30公里趕赴機場的旅程一波三折:1985年的首都機場只有1號航站樓開放,從市區(qū)通往機場尚無高速路,因為我們的航班是早上7點40分的,怕誤機,我和同事頭天晚上就住在了位于現(xiàn)在薊門橋南300米左右的單位招待所里,第二天凌晨不到4點就起床搭乘當時單位里唯一的一輛汽車—130貨車趕赴機場。因為國際會議上會務工作的需要,我們還帶上了單位里唯一一臺臺式電腦,為了這個“寶貝”,領導特意派了2名身強力壯的小伙子送行。車開出去不到20分鐘,司機便懊喪地發(fā)現(xiàn)由于頭一天沒有檢查,汽油不夠了,我們只好一邊開一邊著急地尋找沿途的加油站,但從西直門一直堅持開到東直門,一路上發(fā)現(xiàn)的僅有的2個加油站都大門緊閉,80年代全北京市的汽車也不多,加油的需求不高,加油站也同樣是按照“朝九晚五”的時間運營著,這也是現(xiàn)在習慣了隨時隨地進24小時開放的加油站加油的年輕人所無法想象的事情;在車子幾乎耗光了所有的油,我們眼看就要被撂在半路的時候,終于在機場路附近遇到了從河北來京送菜的農(nóng)民的卡車,好心的農(nóng)民拿根塑料管用土辦法為我們的車加上了油,一解我們的燃眉之急。解決了油荒的我們終于開上了現(xiàn)在作為首都機場輔路的那條窄窄的公路,此時已經(jīng)是早晨6點了,更糟糕的是天空突然下起了漫天大霧,能見度不到100米,為了及時把我們送到機場,司機師傅加大油門,冒險一路超車,送我們的兩位小伙子,依仗視力好,一個坐在副駕駛位置上,一個跳進敞篷的貨車車廂,用裸眼為司機導航,每逢需要超車的時候,兩人配合仔細觀察對面車道,“沒車、快超”、“來車了,別超別超”的叫聲不絕于耳,直到我們有驚無險地平安抵達首都機場候機樓。此時已是早上7點,從我們出發(fā)起算,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3個小時。
關閘前5分鐘趕到機場的我們:兩個小伙子幫我們扛著笨重的電腦主機和顯示器(記憶中那時候機場似乎也沒有手推行李車提供),我們一行四人下了車沖到值機柜臺時,距離值機關閘只有短短的5分鐘了,因為電腦珍貴,我們堅持隨身帶上飛機,不辦理托運,經(jīng)過短暫的溝通,值機柜臺的工作人員同意了我們的請求,破例允許我們抱著電腦登機。就這樣,我們兩個身單力薄的姑娘,抱著沒有經(jīng)過捆綁裝箱的“裸機”,帶著自己簡單的行李,通過小小的候機大廳,終于登上了飛往杭州的航班—一架蘇式伊爾24客機,此時離約定的起飛時間僅有短短的10分鐘了?,F(xiàn)在回想起來,幸虧當年有資格乘坐飛機的人寥寥無幾,才使得我們得以在航班起飛前短暫的20分鐘內(nèi)辦理完所有手續(xù),趕上登機。
起飛5分鐘就開始降落的新奇事:頭一次坐飛機的我們倆在乘務員的幫助下放好了行李,剛剛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飛機就開始滑行準備起飛了,懷著激動、興奮、好奇的心情,在飛機發(fā)動機的轟鳴聲中我們第一次飛上了祖國的藍天,看著舷窗外越來越小的公路、建筑,我們倆心里非常激動、興奮和好奇,目光在機艙內(nèi)、機艙外來回穿梭,怎么也看不夠,就連第一次坐飛機本該有的緊張和害怕也早已丟到九霄云外去了。乘務員為每位旅客送上了一個小袋子,里面裝了一架小小的飛機模型,還有供乘客在飛機上穿的襪子,正在我們倆把玩飛機模型的時候,突然感到飛機開始下降了,我們倆一下子緊張了起來,不知為何起飛才5分鐘就會下降,是否出了什么事? 正在胡思亂想 ,機上廣播響起,我們這才知道這個航班是經(jīng)停天津到杭州的,馬上要在天津濱海機場降落了。飛機平穩(wěn)落地后 ,所有乘客都下機進入候機大廳休息等待再次登機 ,這時我們驚奇地看到一對新人提著簡單的行李,男士西裝革履、女士紅裙加身,滿面幸福,神采飛揚地向出口走去 ,大家都為這對新婚夫婦用這種方式慶賀自己的新婚而喝彩,5分鐘的空中旅行一定會帶給他們一輩子的美好回憶 。
看如今,經(jīng)過改革開放40年的風風雨雨,經(jīng)過黨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奮斗,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們的人民富裕幸福,首都的建設日新月異:北京第三個客運國際機場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中,首都國際機場3個巨型航站樓,客流吞吐量驚人,旅客再也不可能像我當年那樣僅提前半個小時到機場還能趕上登機;環(huán)城公路、機場高速路四通八達,路上交通、鐵道交通快速便捷地將旅客從北京東南西北各個角落送往機場,再不需要像我當年那樣為了趕飛機而提前一天住在單位宿舍;現(xiàn)在的北京車流滾滾,已然成為輪子上的城市,手機導航尋找24小時加油站、自助加油設施非常方便,外加汽車緊急救援服務,隨時隨地為愛車加油也再也不是難事;如今無論是襁褓中的嬰兒還是步履蹣跚的耄耋老者,無論是城市居民還是從山野鄉(xiāng)村走出來的農(nóng)民,拿著身份證買張機票乘飛機游歷大江南北已經(jīng)成為日常小事;當時我的興奮、激動的心情恐怕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無法理解的。那是獨屬于我們這代人的美好記憶與回憶,也使我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更加堅定跟著中國共產(chǎn)黨改革開放不動搖的信念,不忘初心,為增進民生福祉,為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大的祖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貢獻自己的智慧,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
(作者系中國船級社信息中心原主任,東城區(qū)政協(xié)委員,民進東城區(qū)委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