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民進藝苑  >  文學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

楊倫:當家三年狗都恨

發(fā)布時間:2018-11-09  來源:民進四川省委會

放大

縮小

  這句話是我爺爺說的。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爺爺已是近90歲高齡了。

  那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最后一年暑期的一個傍晚,在秦巴山區(qū)距離川北廣元100多公里以外的一個農(nóng)家院子里,年近90歲的爺爺一邊搖著蒲扇乘涼,一邊聽我有一搭沒一搭的與他聊著省城的見聞。其實我正在省會城市讀著大學,暑假里回了老家,是我們村(當時叫大隊)那時唯一的大學生,有著那個年齡的憤世嫉俗和那個時代的慷慨激昂。我一邊跟老爺子介紹著那個春夏之交發(fā)生在大學和省城的事情,一邊激情昂揚的抨擊著自以為是的時弊,毫無顧忌的發(fā)泄著一些想當然的政見,就在我唾沫橫飛忘乎所以時,老爺子突然坐直了身子,嚴肅的看著我說:你是大學生,見識比我老頭子廣,俗話說,當家三年狗都恨,這個國家這么大,這個家不好當啊。

  快30年過去了,爺爺也于1992年冬天去世了。但他說的這句話和當時他說話的神情我一直都沒能忘卻,時時想起。

  爺爺所處的時代注定了他的一生頗多坎坷。由于解放時就被定為了“富農(nóng)”的成份,新中國開始的近30年里,爺爺便一直屬于被專政的對象,游街、批斗以及花樣別出的處罰成為了家常便飯。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實行改革開放和農(nóng)村土地全面包干到戶后,爺爺頂了近30年的“富農(nóng)”帽子才被摘掉,也才逐漸過上吃飽飯的日子。

  我出生于上個世紀60年代中后期,其實對爺爺被“專政”的具體細節(jié)并沒有多少印象,只記得爺爺雖經(jīng)?!鞍ふ钡苌僭固煊热?,話語不多,什么農(nóng)活都干。改革開放后,摘除了“富農(nóng)”帽子的爺爺更是一身輕松,他完全忘記了過去幾十年的遭遇,飽含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激情和昂揚的斗志,那時雖然已經(jīng)80多歲了,但每天早上總是早早的就起了床,從不睡懶覺,很多農(nóng)活還照樣干。在他的帶領下,我們的一大家子生活很快就好起來了。

  現(xiàn)在想起來,那時的物質(zhì)生活與后來相比其實還是相當?shù)呢毞?,但爺爺已是十分的滿足,他用勤勞充實著這個好時代,他用感恩回報著這個好社會。1988年,快90歲高齡的老人家拿出全部的300多元積蓄請人建起一座人行石橋,解決了當時兩個大隊農(nóng)村人趕場和學生上學通行難問題。那座小橋直到今天還在使用。據(jù)父親回憶說,當時修橋的過程中,附近很多人免費為他們送飯、送煙,完工的時候,有人為老人家立碑以記其事,被老人家拿大錘直接敲掉了。

  現(xiàn)在想起來,爺爺雖然文化不高,也沒有見過什么大世面,他卻憑著樸素的認知真心誠意的擁護和感恩改革開放的創(chuàng)舉,擁護和感恩帶來這一切改變的偉人。記得他說過的最多的兩句話,一是“沒有鄧副主席就沒有現(xiàn)在的好日子”,二是“吃水不忘挖井人,吃飽飯不忘鄧小平”。

  現(xiàn)在想起來,爺爺一輩子生活在偏遠的農(nóng)村,不會講什么大道理和豪言壯語,但在那個傍晚,在我正當自以為是的年齡,那句“當家三年狗都恨”的俗語卻有著洞察世事的睿智和全面客觀的理性。直到今天,它還能時時警醒我更加客觀的看待世界,更加理性的思考問題,更加準確的了解全局和把握本質(zhì)。

  很多的時候,我在想,如果爺爺今天還健在的話,他會走出偏遠的小山村嗎?會用手機與外地孫輩、重孫輩們視頻聊天嗎?會坐上高鐵、飛機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嗎?會沿著一路一帶去環(huán)游世界嗎?也許,因為年齡身體的因素,這些他不一定能做到。但我可以確定,他一定會為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嘆,一定會為偉大祖國的快速崛起自豪,更會為領導改革開放和祖國崛起的執(zhí)政黨鼓掌喝彩!因為,他真的理解,治理這么大一個國家不容易,保持連續(xù)40年的高速發(fā)展不容易,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容易!需要全體國人的理解支持和戮力同心!

作者:楊倫     責任編輯: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