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教育深情:三位深圳支教老師的新疆故事
在新疆廣袤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群來自深圳的教育者,他們用腳步丈量責任,用堅守詮釋擔當。金萍、張開升、李青麗三位民進會員,懷揣著對教育的赤誠之心,跨越千山萬水,在天山腳下、喀什古城播撒知識的種子,書寫了一段段動人的支教篇章。
金萍:雙拐撐起的三尺講臺
“老師,您歇會兒吧!”每當聽到孩子們稚嫩的關切,金萍老師總是笑著搖頭:“沒事,咱們繼續(xù)上課。”2024年新學期伊始,剛到新疆支教不久的她因意外導致左腳嚴重骨折,醫(yī)生建議臥床靜養(yǎng)三個月。然而,看著孩子們求知若渴的眼神,她做出了一個堅定的決定:拄拐上課。
教學樓沒有電梯,每上一級臺階,都需要用雙拐支撐身體,將傷腿艱難挪上去。初秋的新疆寒意漸起,爬到三樓教室時,汗水早已浸透后背。課堂上,她單腿站立,一手撐拐保持平衡,另一手盡力伸長書寫板書,傷腿常常因充血而脹痛麻木,只能悄悄搭在講臺邊緣借力。她以驚人的毅力堅守講臺整整三個月,從雙拐到單拐再到獨立行走,從未缺席一堂課。
“講臺就是我的陣地?!苯鹌祭蠋熡眯袆釉忈屩鴮逃木次?,她的身影不僅是學生眼中最美的風景,更成為邊疆教育最堅實的支撐。
張開升:風沙中的教育守望者
2024年9月,張開升老師踏上南疆喀什的土地,迎接他的不僅是三尺講臺,還有肆虐的風沙和干燥的氣候。高考沖刺階段,他的辦公室成了深夜最亮的角落,每晚留下三五成群的學生集中輔導,為基礎薄弱的孩子開展一對一答疑,常常忙到午夜才結(jié)束。
為讓學生有充足的復習資料,他全年自費約5000元打印習題、購置獎狀獎品;默默承擔辦公室9人的瓶裝水費用1500余元;資助貧困學生蘇麥耶·祖農(nóng)的餐費1000余元。更令人動容的是,他牽線搭橋促成喀什市第五中學與深圳鹽田高級中學建立聯(lián)系,讓優(yōu)質(zhì)英語教學資源跨越山海,助力當?shù)亟虒W質(zhì)量提升。
“孩子們的笑臉與成長,是最珍貴的勛章?!币荒暝?,張開升老師用點滴付出,在風沙中種下希望的種子。
李青麗:四年深耕的文化使者
從2022年至今,李青麗老師已在喀什度過四個春秋。作為廣東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她不僅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yè),更以文化為橋,在邊疆孩子心中播撒中華文化的種子。在語文課堂上,她創(chuàng)新設計“文化浸潤式教學”:端午時節(jié),她在粽葉清香中為學生講述屈原投江的悲壯故事;待到中秋,又與學生一同誦讀“但愿人長久”的雋永詩句;而《論語》中“禮”與“仁”的思想精髓,則如涓涓細流,悄然浸潤著課堂的點點滴滴。作為閱讀點燈人,她常態(tài)化組織故事會、辯論賽、情景劇表演等活動,應喀什市教研室邀請參加第三季“經(jīng)典潤云端,書香伴我行”活動,作為閱讀推廣人為全市中小學師生進行名著《三國演義》推薦,全市1.3萬名師生參與了學習與分享活動。
針對當?shù)亟處煱鍟?guī)范性與美觀性不足的問題,她開設多場粉筆字書寫技巧講座,從基本筆畫、間架結(jié)構(gòu)到章法布局邊講解邊示范。面對民族學校孩子書寫訓練欠缺的現(xiàn)狀,她自費購買錄制設備,梳理思路撰寫腳本,錄制完成16節(jié)寫字微課供全校師生使用,既提高老師教學基本功,也促進學生書寫能力提升。
她發(fā)起“深喀少年手拉手”項目,組織數(shù)百名喀什學生與深圳多所學校學子結(jié)成“手拉手”小伙伴,通過書信往來、互贈心意禮、推薦好書等形式搭建文化交流橋梁。在她的奔走下,民進廣東省委會和民進深圳市委會為學校捐贈圖書及書柜成立“愛心書屋”,深圳愛心組織為“小時光文學社”捐贈投影設備和文學書籍。
結(jié)語:微光匯聚成星河
三位老師的故事,是民進深圳市委會教育援疆工作的生動縮影。長期以來,市委會始終積極支持會內(nèi)教師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投身援疆事業(yè),從教學資源支援到愛心物資捐贈,持續(xù)為邊疆教育注入深圳力量。不久前,市委會向喀什市第十一小學捐贈1190冊圖書和4組書柜及價值萬余元的校服、投影儀等物品,為孩子們搭建起知識的橋梁,讓書香飄滿校園。
從金萍老師的雙拐講臺到張開升老師的深夜燈光,從李青麗老師四年如一日的文化播種到組織的堅實后盾,這份跨越山海的教育深情,正以微光匯聚成照亮邊疆教育的星河。在天山腳下,在帕米爾高原,正是無數(shù)這樣的教育者與支持力量,用愛與責任澆灌著民族團結(jié)之花,讓知識的光芒照亮孩子們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