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版藥品說明書”,別讓老人等得太辛苦
全國人大代表戴茵已連續(xù)三年建言藥品說明書適老化改革。在檢察公益訴訟的推動下,國家藥監(jiān)局布局藥品說明書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革試點工作,試點一年多以來,全國已有1543個藥品參與試點。但在她看來這還遠遠不夠,上市銷售的藥品約有15萬種,兩個數(shù)據差距仍然很大,患者普遍反映日常生活中并未感受到明顯變化。戴茵建議不能再繼續(xù)試點下去了,必須強制且迅速地推廣。
看似平常的藥品說明書,近年來引發(fā)了不少的輿論關注。作為公共話題進入公眾視野,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6月。當時新華社、半月談分別發(fā)文關注藥品說明書,提到的細節(jié)引發(fā)不少人的共鳴——“字小得年輕人看著都費勁”。伴隨著媒體的介入,社交媒體上也引發(fā)吐槽,有人留意到一盒感冒藥才兩顆藥,價格高達200多塊,同時還夾著一份篇幅巨大且字體甚小的說明書。年輕人對這種現(xiàn)象多停留在調侃——藥品的價格、藥品的數(shù)量和說明書的分量構成的巨大反差讓人不解,而用藥的民生問題在這樣一盒感冒藥上變得具象化。
但相比浮于表面的吐槽,有的問題看起來更窘迫——字體太小的說明書,老年人怎么看?
在適老化改造漸成趨勢,各行各業(yè)都在改善老年人體驗的今天,這樣的反思自然而然。老年人面對這種猶如天書一樣的說明書,勢必會犯難,這個群體相對頻繁的用藥需求、體質的脆弱性,都注定對藥品說明書會更為重視。用多少藥、什么人不能用,這都是他們特別注意的問題,而一旦說明書不能提供閱讀的便利,那對于他們而言,說明書的價值勢必也會削弱,與此同時也可能增加相應的風險。
看起來問題并不復雜,老人們的意見也一直很強烈,但為何遲遲得不到改變?
目前采取的試點模式,這種策略的邏輯是——問題很普遍,改變起來非一日之功,因此就像很多領域的改革那樣,先試點再廣泛推行。這種模式看似穩(wěn)妥,但也讓那些有心改變的企業(yè)變得消極起來,畢竟政策還存在不確定性,既然改變要付出相應的成本,維持現(xiàn)狀當然更符合自身利益。也就是說,因為政策要求不夠嚴格,很多企業(yè)在改與不改之間選擇暫時觀望。
上述策略是否合適,現(xiàn)在看來的確有必要重新審視——這不是存在巨大風險的改革,既然大趨勢是要改,那不妨果斷一些。戴茵表示,“藥品說明書雖小,卻是守護生命的大民生。”對于這樣一種問題雖小但卻關系到大民生的事項,不僅要關心,更要重視推進的效率。
說明書越來越復雜,本來是一件好事,說明藥品披露的信息更多、監(jiān)管更到位。至于說明書所帶來的不適,所受到的關注恐怕稍顯不足,在此次媒體報道之前,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有人大代表連續(xù)三年建言藥品說明書適老化改革,當然很多人也低估了這樣一個改變所面臨的障礙。期待有關部門認真聽取人大代表的建議,在此領域的適老化改造力度更大一些。
(戴茵系民進湖南省委會常委、省直出版支部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