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民進網站 > 民進風采 > 媒體聚焦

界碑旁的“雙向奔赴” 民進呼倫貝爾市總支助力北疆邊境治理煥新顏

發(fā)布時間:2025-08-29
【字體:

  在祖國北疆綿延1733.32公里的邊境線上,有一群“最可愛的人”,他們常年與風雪為伴,與界碑相依,在寂靜邊關默默守護萬家燈火。

  然而,光榮背后,是他們面臨的諸多現實挑戰(zhàn)。“商業(yè)用電費用竟占派出所業(yè)務經費三分之一!”2024年盛夏,民進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總支主委李穎婷帶隊赴新巴爾虎右旗邊境管理大隊調研,一組數據引發(fā)了調研組的關注。

  “無奈賬本”的背后,是駐扎邊境的基層單位長期面臨的共性難題。調研結束后,民進呼倫貝爾市總支將調研結果轉化為社情民意直通內蒙古自治區(qū)兩會,推動電費難題進入解決“快車道”。

  除電費困境外,民進呼倫貝爾市總支調研組還發(fā)現另一難題——邊防部隊退出現役轉為人民警察編制后,不再享受家屬隨軍安置政策。

  對此,調研組及時提出干警家屬隨調、子女入學等建議,并得到呼倫貝爾市有關領導當場批示?!懊襁M同志的調研像‘及時雨’,解了我們的‘心頭渴’!”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俄蒙邊境政策研究室三級高級警長塔拉呼感慨。

  從“經濟賬”到“民生賬”,2024年來,民進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總支多次深入邊境一線調研,將移民管理隊伍的急難愁盼轉化為系列提案。

  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qū)兩會期間,民進呼倫貝爾市總支提交《關于加快我區(qū)邊境轄區(qū)技防設施建設構建祖國北疆安全穩(wěn)定屏障》提案,從裝備、人才、民生三個維度提出建議:為邊境派出所等基層一線單位配備抗干擾性強的高科技巡邏裝備;加強護邊員隊伍建設,提高待遇,強化培訓;進一步加大邊民和護邊員補助政策力度,改善邊境地區(qū)生產生活條件。

  目前,該提案已被內蒙古自治區(qū)政協單篇采用并列為重點提案,相關部門正積極推動將提高邊境技防能力等內容納入國家和自治區(qū)“十五五”相關規(guī)劃。與此同時,護邊員群體也獲得更多社會關懷,當地三甲醫(yī)院為其開通了就醫(yī)綠色通道,增強其職業(yè)榮譽感和歸屬感。一種以“科技支撐、人才保障、民生改善”為特征的現代化邊境治理新格局,正在北疆穩(wěn)步形成。

  民進呼倫貝爾市總支的腳步并未止步于政策建言。今年5月,他們聯合呼倫貝爾市黨委軍民融合辦相關單位,共同組織開展了持續(xù)2周的“健康巡邊行”活動,為1500余名邊防官兵、民警和護邊員提供診療服務,讓看病不便的邊關擁有了“移動三甲醫(yī)院”的溫暖。

  從解決“一度電”的民生小事,到謀劃“一張網”的治理大局;從紙上建言到落地見效,民進呼倫貝爾市總支與戍邊隊伍的“雙向奔赴”,正讓北疆邊境煥發(fā)新的時代光彩。正如一位來自寶格德烏拉山下的護邊員所說,“我們守護的不僅是邊境線,更是各族兒女共同的心靈家園?!?/p>

作者:羅魯嶠 通訊員 李穎婷 邢子陽
責任編輯:滿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