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 民進網(wǎng)站 > 民進風(fēng)采 > 媒體聚焦

夢想是一粒倔強的種子

發(fā)布時間:2025-10-13
來源:防城港日報
【字體:

  長篇兒童小說《瑤山夢》,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思縣文聯(lián)主席磨金梅繼《紅娃仔》《舉起我的夢想》《尋找并蒂蓮》等作品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該書以細膩的筆觸和真摯的情感,聚焦十萬大山深處瑤族女孩的命運轉(zhuǎn)折與成長歷程。書出版后,我就立即買來閱讀。

  小說以2008年至2017年間上思縣與民進廣東省委會、民進廣西區(qū)委會共同推進的“同心·彩虹”民族教育扶貧行動為背景,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題,生動講述了一群曾面臨輟學(xué)困境的瑤族女孩,在縣委、縣政府、兩廣民進組織及社會各界愛心力量的幫扶下,得以免費就讀上思縣民族中學(xué),隨后進入上思中學(xué)少數(shù)民族女子班完成高中學(xué)業(yè),最終跨越山海、圓夢大學(xué)的感人故事。

  看完這本書,我的心中久久縈繞著一個詞——夢想。夢想是什么?或許,它正是深埋心底的一粒種子,再重的石頭也壓不住它萌發(fā)的力量,再窄的石縫它也要倔強生長。

  書中的主人公杜鵑、鮮花等,這些生長在十萬大山深處的瑤族女孩,為了心中那一盞求學(xué)的微光,不辭艱辛:她們翻山越嶺撿拾散落的八角,深入薯莨嶺尋找珍貴的靈芝,甚至為了尋一個能帶來讀書機會的電話號碼,搭乘摩托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乃至遭遇意外……縱使風(fēng)雨雷電、挫折接踵,她們眼里那簇灼灼的火焰始終不曾熄滅。

  尤其令人動容的是杜鵑的故事。父親不慎從樹上摔傷,讓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難以支撐她的學(xué)業(yè)。父親艱難地開口,希望她放棄學(xué)業(yè),回家?guī)兔Ω赊r(nóng)活和照料家庭。望著父母親被生活壓彎的脊梁,她心疼如絞,默默無語。深知父母親不易,她一度選擇離校,打算到外地打工賺錢……最終,在學(xué)校和眾多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這個堅韌的瑤族女孩咬牙堅持把初中讀完,并立志考上高中、大學(xué),走出大山。

  那一刻,我真正明白:夢想不是坦途上的鮮花,而是石縫中拼盡全力生長的嫩芽;沒有肥沃的土壤,沒有充足的陽光,它依然執(zhí)著地向著天空伸展。這份倔強,讓我不禁想起了作家鐵凝1982年發(fā)表在《青年文學(xué)》期刊上的作品《哦,香雪》。

  那個藏在大山皺褶里的臺兒溝,那群站在村口守望火車的少女——香雪、鳳嬌等,她們清澈的眼眸里,何嘗不閃爍著同樣的光芒?正如杜鵑和她的姐妹,她們都站在群山圍合的土地上,遙望著同一個遠方。香雪用積攢的40個雞蛋換了一個鉛筆盒,杜鵑冒險進深山采靈芝……都是為了走出大山,看見更廣闊的世界。

  在我看來,《瑤山夢》不僅僅是一部文學(xué)作品,更是一束照進現(xiàn)實的光。至今,仍有一些人困于大山的褶皺之中,未能走出命運的藩籬。但請相信,“讀書,世界就在眼前;不讀書,眼前就是世界”。正因如此,書中的杜鵑、鮮花等姑娘對知識那般純粹而執(zhí)著的渴望,才如此動人、如此珍貴。正如作者磨金梅所說:“不是所有的鳥都會被籠子關(guān)住。你們一定要插上知識的翅膀,努力飛,飛出重重山巒,飛向那片屬于你們的、廣闊而自由的世界!”

  前段時間,一個被全網(wǎng)稱為“守攤女孩”的上思女孩陸思鳳走進了公眾視野。她就像是從書中走出來的角色,真實、堅韌、充滿力量。

  陸思鳳出生在廣西上思縣叫安鎮(zhèn)的一個小村子。命運并未給她溫柔的起點——出生僅三天,母親因病離世。生活的艱辛如影隨形。初二那年,不幸再次降臨:遠在廣東東莞打工的父親突發(fā)重病,被送回欽州搶救。噩耗如驚雷,擊垮了年邁體弱的奶奶。不久,奶奶在病痛與悲傷中辭世。僅隔半年,臥病的父親也未能戰(zhàn)勝病魔,永遠地合上了雙眼。

  一年之內(nèi),接連失去兩位至親,即便是成年人也難以承受如此重擊。然而陸思鳳卻以近乎倔強的堅韌,把所有的悲痛默默深埋心底,轉(zhuǎn)化為奮發(fā)向上的力量,將所有希望寄托于書本。最終,她在高考中取得了580分的優(yōu)異成績,被廣西醫(yī)科大學(xué)錄取。

  合上書頁,那些十萬大山深處的身影卻愈發(fā)清晰——杜鵑的堅韌、鮮花的執(zhí)著,還有現(xiàn)實生活中陸思鳳那雙從在家禽攤上拔毛到最終捧起醫(yī)學(xué)課本的手……她們不再只是書中的人物,而是千千萬萬追夢少年的縮影。

  《瑤山夢》書寫的不只是“夢”,更是一種“信”。它讓我們相信:再貧瘠的土地,也阻擋不了種子發(fā)芽;再沉重的大山,也壓不垮渴望飛翔的靈魂。教育,不僅是改變個人命運的途徑,更是一個民族走向未來的燈塔。愿每一粒倔強的種子,都能迎來破土而出的春天。

作者:黎忠穩(wěn)
責(zé)任編輯:葉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