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接地氣”參會“不輕飄”
代表委員本身就是公眾一員,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絕不是一句口號,需要代表委員真正履行自己的職責(zé),要時時牢記公眾的殷切希望,深入體驗百姓的不易,才能發(fā)出自己所代表公眾的聲音
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代表騎著自行車到駐地報到的消息,引起輿論廣泛討論。她說,這是她的生活方式,希望用行動吸引公眾關(guān)注,加速大氣污染治理的進程。
乍一看,騎車參加兩會是個“標新立異”的事兒,有些人還可能認為她是在博眼球。仔細想來,代表委員本身就是公眾一員,選擇環(huán)保、節(jié)約的生活方式,是他們的自由。其實,代表委員完全可以坐車去開會,但是吳碧霞代表沒有。有網(wǎng)友評價說,為什么有人騎車來開會大家會感到驚訝,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坐車來開會的太多了。
代表委員肩負著傳遞基層聲音的使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絕不是一句口號,需要代表委員真正履行自己的職責(zé),發(fā)出自己所代表公眾的聲音。代表委員只有始終把自己當(dāng)成一名普通百姓,才能更“接地氣”,更能體會百姓疾苦,提出真知灼見;才能更好地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試想一下,如果吳碧霞代表平常不騎車,她又怎么能體會“倡導(dǎo)綠色出行”的尷尬,比如自行車道太窄、人車混雜。又怎么能代表“草根”,發(fā)出暢通綠色出行的期盼和呼聲呢?
并非鼓勵所有代表委員都要模仿吳碧霞代表“騎車上兩會”,而是,身為代表委員,就要時時牢記公眾的殷切希望,深入體驗百姓的不易。其實,除了騎車感受基層百姓生活,代表委員平常還可以多擠擠地鐵、乘乘公交、跑跑社區(qū),獲取第一手的社意民情,讓自己的議案提案不再輕飄飄,變得更有溫度、更有代表性,有機會“登堂入室”,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制度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