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2014年兩會專題  >  聚焦代表和委員

兩會關注:以教育技術促進教育公平

發(fā)布時間:2014-03-11  來源: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

放大

縮小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促進教育公平。”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就“以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育公平”一題紛紛建言獻策。

  從信息技術的應用來看,作為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863計劃計算機主題首席科學家,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懷進鵬認為,“給予貧困地區(qū)學生更多機會進入重點高校學習,是教育公平的體現,需要提升基礎教育資源作為保障,而信息技術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p>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促進教育事業(yè)優(yōu)先發(fā)展、公平發(fā)展,貧困地區(qū)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要再增長10%以上,使更多農家子弟有升學機會。懷進鵬代表指出,10%的學生比例是物理增長,從長遠講,需要依靠信息化教育手段,提升基礎教育水準。“讓更多貧困地區(qū)學生縮小信息鴻溝,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睉堰M鵬代表說,“建議把發(fā)達地區(qū)優(yōu)秀課程的課堂、咨詢、輔導,通過信息化手段建設數字課堂,開設在線公開課,促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共享,推動教育資源的平衡?!?/p>

  從管理角度,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洪宇認為,第一步,國家可整合現有資源,采用云計算技術,構建穩(wěn)定可靠、低成本的國家教育云服務模式的教育管理服務公共平臺,為全國教育機構加強教育管理方式的變革和相關人員開展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應用提供技術支撐。第二步,以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為依托,優(yōu)化、重構教育管理業(yè)務流程。在基本建成國家、省級數據中心以及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統(tǒng)部署應用基礎上,推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他還指出,“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極大推動教育管理體制變革,實現教育決策科學化、公共服務系統(tǒng)化、學校管理規(guī)范化?!?/p>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科技學院醫(yī)藥研究院院長劉超則就“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發(fā)展提出了看法。“對于社會關切的許多教育難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教育管理水平提升、管辦評分離等改革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都可以通過基于大數據的先進信息技術來逐一破解?!?/p>

  但是,對信息技術與教育尚未完成深度融合,其前景如何,也是業(yè)界頗為關心的難題。 劉超院長表示,通過基層學校調研發(fā)現,目前大多數學校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還只是基于提高學生考分等功利化目的,而沒有真正將其作為教學媒介,更沒有觸及到教育理念的改變。劉院長建議,在發(fā)展教育信息化時,先要做好制度頂層設計,使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管理無縫融合,破解教育信息化的現實困難。

  從教師技能素養(yǎng)的提升角度來看,“加強在培訓中的信息化程度,不僅指遠程網絡培訓,還指在面授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只要我們在教師培訓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搭建平臺,創(chuàng)新機制,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師培訓的質量,讓更多的教師受益。”全國政協(xié)常委、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陳群如是說。

作者:     責任編輯:施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