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熱烈慶祝第三十個教師節(jié)

成功路上的鮮花與淚水

——記全國模范教師王菊娣

發(fā)布時間:2014-08-27  來源:民進江蘇省委會

放大

縮小

  人物簡介:

  王菊娣,1954年5月出生,1978年畢業(yè)于江蘇師范學院。全國模范教師,江蘇省英語特級教師,無錫市名師,江蘇省梅村高級中學教研組長。在中學英語教學的園地里,辛勤耕耘了二十八年,兢兢業(yè)業(yè),自強不息,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不斷追求,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愛心教育教導著學生、感染學生,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并用女性特有的堅強面對坎坷的人生,譜寫了一曲禮贊之歌。

  1978年,王菊娣畢業(yè)的那一年,正值江蘇省恢復設立省重點中學。憑著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和各方面的出色表現(xiàn),被學校選派到江蘇省天一中學。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天,王菊娣既高興有憂愁,高興的是相對于大部分代課來說,正規(guī)大學畢業(yè)的她很受學校領導的賞識并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交給了她一個尖子班;憂愁的是在年輕的圈子里沒有師傅帶路,什么都要靠自己去摸索。由于抓差生方面缺少底蘊,不知道怎樣輔導學生,所以三年下來,第一屆畢業(yè)班的成績并不是很理想,為此王菊娣苦惱了許久,盡管那個時期英語分數(shù)并不被看得很重。也正是這一次打擊勃發(fā)了她內心的犟勁。再到她下一輪又帶初一課程時,王老師細細總結了第一循環(huán)的得與失。在當時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下大膽采用新奇和富有激情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單純重視知識傳授為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那一年,她一炮打響,學生取得非常優(yōu)異的成績。用王菊娣的話說,她的教學生涯經歷了兩個階段,80年代是摸索階段;從89年來到梅村中學以后是教學的不斷成熟階段,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信息輸入量大,節(jié)奏效率快,學生在課堂上學得多,學得實,學得活。對教學,王菊娣是執(zhí)著的,對年輕老師同樣傾注了無私的愛。她的課,青年老師是可以隨便進去聽的,無須打招呼,并且課下不管多忙總會抽點時間和聽課老師一起就上課內容進行探討學習。在她的帶動和幫助下,一批批優(yōu)秀的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當樸實、柔弱的她站在你面前,你很難想象瘦小的她如何締造了班主任的神話。在別人眼中,王菊娣的班主任工作做得很輕松,似乎不管多差的班級只要到了她手里都會脫胎換骨,師生間的深厚情誼更是令許多同事為之贊嘆。問及王菊娣的成功秘訣,很簡單的一句話:抓住學生的心,教他們如何做人。正是這句“教他們如何做人”贏得了所有家長的掌聲。把孩子交到王菊娣手中,他們放心。

  回顧王菊娣10幾年的班主任生涯,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又一個真摯感人的“師生情”片段。正是這些片段鋪就了王菊娣的成功帶班之路。98屆有個學生小李,初中時一直生活在別人的贊賞中,到了高中,總是擔心考砸,精神上背起了包袱,患了嚴重的抑郁癥,直到有一天承受不住,吞了整瓶的安眠藥,經搶救十二個小時脫險后再也不愿踏進校門,飽受著心理上的痛苦折磨,在家里有時一聲不吭有時大發(fā)脾氣,最后提出了退學的要求,親朋好友都勸說遍了也無濟于事,他的父母也決定放棄了;但王菊娣沒有,她不忍心看到一位優(yōu)秀的學生從此失學。小李曾經給他最要好的同學寫了一封信:請轉告王老師,別在我身上費心了,我只能是未來的混混。聽著這句話,王菊娣痛在心里,骨子里的責任更堅定了她挽救小李的決心??臻e時總是搜集一些相關心理方面的文章,春游時把他帶到蘇州天平山,藝術節(jié)把他喜歡拍的動物、山水照拿出來展示,班級舉行籃球賽也把他請來觀看,甚至把他拉進一家酒樓聊上幾個小時,告訴他可以把心煩之事寫在紙上,然后把它扔進垃圾箱。就這樣,一年,一個月甚至隔一個星期就把他請回學校。老師的愛心,同學的溫心逐漸喚回來那顆失落的心。如今,這個學生同濟大學研究生即將畢業(yè),還有了自己的公司,并且準備讀博。每逢過節(jié)都會回來看望王老師,無論生活上還是工作上出現(xiàn)問題,他總喜歡第一時間跟王老師聊聊。用他的話說,沒有王老師持之以恒的關愛就沒有今天的他,王菊娣是他們全家的恩人。

  正是她的期望教育,對學生行為的規(guī)范,愛心和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她班里的學生畢業(yè)后都能很短時間內脫穎而出,極大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對學生,王菊娣有著說不清的感情。學校曾安排她做政教主任被她拒絕了,執(zhí)意要回到班主任的崗位。因為她離不開這些可愛的學生們,她和學生之間的深厚情誼令許多同事為之贊嘆。

作者:     責任編輯: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