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社會責任,在服務“四個全面”新時代盡顯作為
——關于新時期民主黨派社會服務的工作構想與思考
二、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進入服務“四個全面”新時代
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工作,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自發(fā)到自覺,再到規(guī)范化、制度化、縱深化的逐步發(fā)展的過程。大致分為下面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隨著政治上的撥亂反正,民主黨派的性質和地位得到明確,“已經成為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還指出了民主黨派“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鄧小平語)”這個發(fā)展的根本性問題。民主黨派的活動得到恢復,組織得到發(fā)展,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報國為民,成為以知識分子為主要成員的民主黨派的政治情懷。民主黨派從自身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傳統(tǒng)認識出發(fā),積極開展社會咨詢服務工作,省級組織還設立社會服務工作部門。但這個階段的社會服務,在形式上以辦學和捐贈為主,在內容上以生活福利性和生產性咨詢服務為主,規(guī)模和影響都比較有限。
第二階段(1990年代至中共十八大):《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的意見》(中發(fā)〔1989〕14號)在肯定民主黨派是“政治同盟”的同時,指出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親密友黨,是參政黨”。首次提出民主黨派是參政黨,首次提出民主黨派開展社會服務工作,并明確 “民主黨派開展經濟、科技、教育、法律、醫(yī)衛(wèi)、文化等咨詢及社會服務工作要以服務為宗旨,注重社會效益”。此后,民主黨派把“社會服務”自覺納入工作內容,開展興教辦學、支邊扶貧、咨詢服務等活動?!蛾P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發(fā)〔2005〕5號)在“拓寬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發(fā)揮作用的渠道”中,指示“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活動”,進一步明確了民主黨派社會服務方向,有力地指導和助推了民主黨派社會服務工作。這個階段,民主黨派各級組織快速發(fā)展,社會服務工作以發(fā)揮智力優(yōu)勢為主,為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社會化服務品牌和上下聯動機制逐步形成,社會效益明顯。
第三階段(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多黨合作事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特別是首次提出“各民主黨派是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為多黨合作理論和實踐注入了新的內涵,為解決多黨合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提供了新的強大思想武器,為參政黨履行職能、拓展參政黨發(fā)揮作用的空間提供了方向引領。民主黨派不再僅僅是“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參政黨”,更不再停留于原來意義上的“政治聯盟”,其本身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就是自己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是自己的事業(y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就是分內事。當前,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四個全面”戰(zhàn)略任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民主黨派社會服務歷史地進入服務“四個全面”的全新時代,步入廣泛、多層、制度化的轉型升級的3.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