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春:踏遍青山“進山瑤”
兩人沮喪地回到了路邊的木廠,第一次進土瑤地區(qū)采訪以這樣的方式結束了。
以后,劉小春到公社找到了熟悉當?shù)仫L俗的民族助理和縣民委的同志,再一起進土瑤地區(qū),一年多把沙田、鵝塘六個大隊幾十條沖都走遍了,順利地完成了中國民舞集成土瑤民舞的普查,并發(fā)現(xiàn)了罕見的土瑤雷神長鼓舞。
有人經常問劉小春,你怎么步行幾萬里,采風需要這么走嗎?可劉小春接到國家藝術科學的重點項目民舞集成任務后,就下決心把瑤族舞蹈采風收集進行到底,只要有一點線索,他一定要去找到民間舞蹈藝人,有時一進山就是一兩個月。當時他結婚沒多久,孩子還小,基本全靠妻子在家照顧家庭。賀州的瑤山,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劉小春代表中國民舞集成廣西編輯部到防城板八鄉(xiāng)調查大板瑤,花頭瑤和蘭靛瑤的民間舞蹈。當時中越邊境還很不平靜,大量的駐軍還是整裝待命,戰(zhàn)爭的陰影時時還籠罩著邊境。有一天,劉小春深夜入瑤寨采訪一位老師公,等天亮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不小心踏入了越南境內,急忙告辭要走,老師公笑了,說:“天下瑤人一家親,分什么中國越南,越南瑤人都是從中國過去的,1979年打仗最緊張的時候,我們兩邊還照樣走親戚呢!”末了大笑。劉小春也被瑤人的坦蕩和樂觀所感染,深深地感到文化的力量。
1989年夏天,劉小春陪同當時蘇聯(lián)的著名人類學家、漢學家劉克甫前往金秀瑤族自治縣六巷鄉(xiāng)去采風。他們沿著我國著名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夫婦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到金秀采風的路線一路步行而進,走訪了山子瑤、花藍瑤、過山瑤、坳瑤,爬山涉水,每天清晨出發(fā)一直到午夜才睡。跟著國際人類學大師,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劉小春生活在一個工人家庭,14歲父親早逝,小小年紀便到工廠做了一名臨時工,挑起生活的重擔。小學文化的他,刻苦學習,自學了初、高中課程,考取了中文大專、本科文憑,獲自治區(qū)表彰青年自學標兵。為了研究民族文化,劉小春還自學了文化人類學,民族學、舞蹈學、中國舞蹈史、瑤族通史中、舞蹈生態(tài)學、舞譜、舞蹈動作記錄、攝影、美術、古籍考據等,在國家核心刊物和省級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出版論著計有100多萬字,中國瑤族舞蹈研究成果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創(chuàng)作的民族舞蹈作品多次榮獲國家級大獎,組織民族大型活動幾十次。2005年,由他親自主持申報的《瑤族盤王節(jié)》、《瑤族服飾》,獲得國務院頒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廣西瑤族文化研究、傳承、傳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2001年11月,劉小春加入了民進。15年來,在愛滿民進的口號下,他感受到在民進的溫暖。多年來,得到廣西區(qū)民進的領導們的關心、培養(yǎng),多次到南寧培訓、學習和參加研討民主黨派理論和課題。民主黨派基層建設是關鍵,多年來,他擔任民進八步區(qū)支部主任,團結會員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充分利用八步區(qū)支部在文化教育和法律人才方面的優(yōu)勢,組織了關愛留守兒童,支持基層鄉(xiāng)村教育,扶貧助學、文化下鄉(xiāng)、精品創(chuàng)作、法律援助、舉辦講座等活動。他代表民進為賀州市統(tǒng)戰(zhàn)部舉辦的“同心講堂”,分赴八步區(qū)、鐘山縣、昭平縣進行了賀州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八步、鐘山、昭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講座,受到了聽眾們的熱烈歡迎,充分展示了民進會員的風采。雖然今年已逾花甲,在支部換屆中,同志們還是一致推選他為八步區(qū)一支部主任委員,他覺得應該讓年青人擔重擔,但看同志們一雙雙信任的眼光,愛在民進,他義不容辭。15年來,劉小春從不缺席民進組織的活動,積極參與支部、市委會和廣西區(qū)委會的活動。
“過兩年,我退休后,我還是要一如既往地參與民進的各項活動,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把民進的光榮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支持年輕人,讓愛一代代往下延續(xù)?!闭沁@樣一位扎根基層一線的文化工作者,不斷書寫自己的人生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