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和:為教育而生 為生命增值
秦和
題記:“作為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創(chuàng)辦人、舉辦者和法人代表,我鄭重做出具有法律效力的聲明: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償還債務后的所有財產(chǎn),在我身后,全部留給社會,繼續(xù)用于發(fā)展國家的教育事業(yè)?!?/font>
——引自2006年,秦和的司法公證聲明
中國長春,在美麗的凈月潭邊一座風景如畫的高等學府,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被教育部評估專家譽為“一所有境界、有品位、有追求、講究修養(yǎng)、很陽光、很有定力的民辦大學,是全國民辦高校的旗幟?!?/p>
22年前的夏季,美麗年青的秦和,懷揣著一顆報效祖國、報恩家鄉(xiāng)的赤子之心和美好夢想,承受著來自于各方面的巨大挑戰(zhàn)和壓力,回國創(chuàng)辦了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
22年的月轉(zhuǎn)星移,寒來暑往,她以只爭朝夕、夙興夜寐的奉獻精神,帶領團隊讓一所民辦高校從新生走向輝煌,贏得諸多全國第一和唯一:全國第一所民辦外國語院校、全國第一所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民辦高校、全國第一所進入二本招生并堅持一分不降的民辦高校、全國民辦高校中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省重點高校、全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單位、全國第一批獲得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的民辦高校……
她就是“為教育而生”的秦和,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創(chuàng)始人和院長。
教育報國,追夢百年私立大學
上世紀90年代初,秦和在國外工作期間,她發(fā)現(xiàn)我國許多金融、經(jīng)貿(mào)人才缺乏外語交際能力,而一些外語人才又缺乏經(jīng)濟和管理等專業(yè)知識,很難適應改革開放條件下國際交流和經(jīng)貿(mào)往來的迫切需要。于是她萌生了一個強烈愿望,她要回國去辦學,辦一所像樣的應用型外國語大學,為祖國培養(yǎng)既精通外語,又諳熟管理,懂一兩門專業(yè)的高級外語外事人才。
“一個人一生有很多夢想,我的夢想就是辦教育。這一情結(jié)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從我背上書包走進學校的第一天起,對教師與學校的崇敬和依戀,便伴隨著我生命的成長而升華,成為我一生的神圣向往和追求。”秦和說,她在國外期間,看到一些百年以上私立大學,被他們來源于社會,回報社會的公益精神深深感動,更加堅定了:要辦,就辦一所非營利性、高水平、應用型外國語大學,最終成為百年私立名校的目標。
為了百年私立名校的夢想,秦和走上了艱苦卓絕的辦學之路。辦學之初困難重重,需要籌集資金,需要租校舍?;叵氘斈昱c秦和一起的創(chuàng)業(yè)奮斗的種種情景,老師們?nèi)匀桓械叫某迸炫取?/p>
創(chuàng)百年名校,不僅需要人才,更需要時間。為了實現(xiàn)這個夢想,秦和始終把學校放在人生的首位,放棄一切閑暇,同時間賽跑,與生命競賽。秦和在辦公室已經(jīng)習慣坐在會議桌前辦公,一方面,可以方便接待前來與她溝通各種事宜的師生,另一方面,也便于插空審閱桌面上擺滿的文件和資料?!凹訌娀A設施建設,謀劃學校發(fā)展大計,引進高層次人才,甚至學生們的日常管理,從早到晚,沒有休息的時間,她舍不得。”秦和的秘書說,為了節(jié)省時間,秦和的午餐往往是在一邊談工作,一邊簡單應付,很多時候都忙的顧不上吃飯。
“秦和校長的時間都在工作,除非是非睡不可。她經(jīng)常出差,但是從來不舍得在這些地方停留一刻,將每一分鐘時間都用在了為學校謀福利,為學校求發(fā)展上。經(jīng)常是早上六點從華橋外院出發(fā)去北京開會,晚上十一點鐘又飛回學校,因為她惦記著學校,惦記著她的師生?!毙iL助理苗晶說。
“不拼不行啊,我們起步晚,離百年名校的距離還很遠??!”當有人問秦和為何如此拼命時,她深情地說。
22年來,秦和的夢想在踏實推進:1995年成立吉林省華僑外國語專修學院,1998年被列為國家??莆膽{考試試點單位,1999年通過教育部正式批準,成立吉林省第一所獨立設置的民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開始招收國家計劃內(nèi)專科學生,2002年被吉林省教育廳批準聯(lián)合試辦本科教育,2003年升格為本科。2012年獲得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招生資格。學生從辦學初的幾十人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1萬多人,學校資產(chǎn)從開始的250萬元發(fā)展到如今數(shù)十億元。
公益先行,點亮師生信仰之光
“我崇尚那種超越于經(jīng)濟效益之上的教育境界,那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精神追求,沒有奉獻精神辦不好大學。” 著名教育家在辦學之初,秦和就把堅持公益性辦學思想寫入學院章程,因為學生屬于國家,教師屬于人民,學校屬于社會,個人不可能擁有。秦和認為,辦教育就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只有這樣,華橋外院才能走向世界,成為百年大學。
2006年,秦和做出一個重大決定,通過司法公證,將學校所有資產(chǎn)捐獻給社會。她堅持非營利辦學,學校的全部收入用于學校發(fā)展,不謀求任何個人回報。
據(jù)學校老師回憶,當天聽著秦和的鄭重聲明和公證員的明晰公證,讓在場的許多老師和同學抑止不住流下了熱淚,認為秦和此舉絕不亞于20世紀初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的“毀家興學”。
“教育者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必須致力于塑造一顆純潔的心靈,教給他做人的方法和智慧?!?秦和認為學生們只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記住自己是中國人,有中國人的驕傲與氣節(jié),才能抵制各種不良誘惑,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讓公益成為一種習慣”,秦和將自己的德育思想和觀念融入到了教育教學和學校發(fā)展的方方面面。學校專設德育部,除開設養(yǎng)成教育、思想教育等理論課外,還將“志愿服務”實踐學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踐行方式,納入全套人才培養(yǎng)方案。目前,“志愿者”已成為這所大學的精神坐標。
大三學生白雨可說,志愿服務已經(jīng)貫穿了我3年的大學生活,“志愿精神”就像一盞明燈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秦和校長的公益辦學精神就是最大的志愿服務?!贝笏膶W生劉夢說,在華橋上學,讓人生有方向,有動力,知感恩。
“德育為先”,秦和在一言一行中踐行自己的公益精神。她告訴師生們,做人要簡單,師生要簡單,同事間要簡單。她常說:“不能給領導送禮,送禮就革職,年輕老師給領導送禮,老師和領導一同革職?!?/p>
秦和用她的個人行動和義舉,使中國民辦高校的產(chǎn)權及歸屬問題有了破解之路,開啟了踐行我國民辦高校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先河。學校組建了由創(chuàng)辦者、政府部門代表、教職工代表、教育界知名人士、相關行業(yè)專家、社會賢達人士組成的共同參與學校管理的理事會,還成立了加強對學校辦學行為進行監(jiān)督的監(jiān)事會,以及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學術委員會、財務委員會、職工代表會等各類監(jiān)管機構,使學校的管理更加科學化和精細化,初步形成了符合非營利性民辦大學辦學需要的治理結(jié)構和制度體系。
2010年,學校被國家列為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承擔起探索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模式的改革試點任務。2013年,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秦和同25所民辦高校共同發(fā)起成立了全國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聯(lián)盟并擔任主席,向全社會釋放了非營利辦學的強烈信號。目前,聯(lián)盟共有74所成員單位,多數(shù)為優(yōu)質(zhì)民辦高校,成為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引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