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燈芯與燈油的愛
圖為李亞軍帶領學生在進城務工子女學校支教。
李亞軍,貴州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從教三十余年,傾其全身精力投入于她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將一顆熾熱的心奉獻給她所熱愛的學生,被譽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榮獲“貴州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全國第三屆教育碩士優(yōu)秀教師”、“貴州省師德標兵”、“全國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
一、以愛心教書育人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師風,不僅僅是指教師的教書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多年來,李亞軍深深體會到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帶著對孩子們的愛心,李亞軍的大部分時間是與學生們在一起的,關懷、注視著他們的成長,與學生形成了亦師亦友的關系。三十年來,培育了一批批教學基本功扎實、樂于奉獻的優(yōu)秀師范生,分布于貴州各地,從事教育一線工作,為省內(nèi)尤其是邊遠地區(qū)的基礎教育事業(yè)添磚加瓦。劉婷婷是李亞軍學生的代表,在中學教師崗位上榮獲人社部、教育部頒發(fā)的“全國模范教師”稱號及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fā)的“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二、以恒心立足教師崗位
作為一線教師,李亞軍愛崗敬業(yè),先后主講了7門本科及研究生課程和3門選修課程,并積極指導本科生、研究生撰寫畢業(yè)論文,年年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在教學中,她精心設計教案,注重授課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三次獲得校級本科教學質量獎及兩項教學成果二等獎,并主持完成《中學生物學教學論》校級精品課程建設。
科研是教學的基礎與保證。從教至今,李亞軍長期開展教學科研工作,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發(fā)表研究論文19篇,主編出版教材6本,主持教學研究項目7項。她積極指導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多次參加全國、省、學校組織的教學技能大賽,均獲得良好的成績,本人也多次獲得優(yōu)秀指導教師獎。
三、以行動服務社會
李亞軍的教育熱情不僅灑滿了大學校園,同時也以行動服務于社會。10年前,她懷揣著教育公平的理想,開始了以教育為切入點的服務社會之路。先后組織學生,長期定點幫扶了貴陽市10余所農(nóng)民工子女學校、10余所貴州山區(qū)小學。10年來,近萬人次的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其中,數(shù)萬人次的農(nóng)民工子女和留守兒童從中受益。她還開創(chuàng)了運用項目做公益的新模式,引進項目資金65萬余元,全部用于農(nóng)民工子女學校教師的教學技能培訓。同時,李亞軍積極組織和參加農(nóng)村教師的教學技能培訓工作,在貴州的偏遠山區(qū)培訓農(nóng)村教師達740人次。通過與百度網(wǎng)的合作,首次在貴陽市“兩湖一庫”地區(qū)的中小學中主持開展“小桔燈”送書活動及環(huán)境保護宣傳活動,為小朋友們送去了1000多冊圖書和150套文具書包,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戶,也為外界關注他們開啟了一扇關愛之門。
在李亞軍的影響和帶領下,她的很多學生都積極投入農(nóng)民工子女和農(nóng)村孩子教育的公益活動,不斷踐行著師生間用愛心、用知識、用行動服務社會的理念。她所指導的學生社團因支教工作突出,2006年被團中央評為“全國高校優(yōu)秀學生社團”,社團志愿者被團中央評為“第九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yōu)秀個人”;她的研究生成功申請公益項目,引進資金10余萬元,全部用于貴陽市2所學校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fā)及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春風育桃李,潤物細無聲”。春華秋實,桃李芬芳,是李亞軍愛崗愛生、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精神回報。正如李亞軍的感言,“回顧三十多年做教師的點點滴滴,我的教師之路與學生息息相關。我只是一個燈芯,而我的學生是燈油。我之所以今天還能夠發(fā)光發(fā)熱,是我的學生為我提供的能量,我要對我的學生說: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