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夯實組織基礎
自民進十一大召開以來,民進堅持人才強會戰(zhàn)略,圍繞學習實踐活動主線,大力加強組織建設。在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的共同努力下,民進組織建設健康有序,成績良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取得寶貴經驗。近年來,民進組織發(fā)展有新成績,領導班子建設有新舉措,代表人士隊伍有新氣象,基層組織活力有所增強,會內監(jiān)督有序推進,機關建設有新進步。
參政黨組織建設的新要求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視多黨合作事業(yè)的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立新中國,建設新中國,開拓改革路,實現中國夢,都需要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齊心協力。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分別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作出了戰(zhàn)略部署。中共中央在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和人民政協成立65周年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做出了全面的闡述,對參政黨的自身建設,包括組織建設提出了新要求。目前,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了新常態(tài);從嚴治黨將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建的新常態(tài);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的頒布,還將推進依法治國成為國家治理新常態(tài)。參政黨的組織建設要認真思考“新常態(tài)”的深刻含義,積極適應新常態(tài)、研究新問題,依照國法和會章,圍繞改革發(fā)展的大局,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的定位和責任,堅持與時俱進,保持民主黨派的進步性,改進黨派的組織工作。
黨派組織建設面臨什么樣的要求?首先,表現在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共識是多黨合作之“魂”。歷史和現實說明,能否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事關多黨合作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當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互聯網的發(fā)展更放大了這些變化;在我國社會轉型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條件下,各種社會矛盾互相疊加,集中呈現,思想政治領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現象,在對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上,在對待中國發(fā)展道路和發(fā)展模式上,社會上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甚至錯誤觀點。組織工作要與宣傳思想工作相結合,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實踐活動”這條主線,了解會員和專職干部的思想動態(tài),做好正面引導和解疑釋惑的工作,不斷增進廣大會員“三個認同”的政治共識。
第二,要有為“三個全面”作貢獻的人才和精氣神。處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奔向全面小康的時代,特別需要中國人民增進最大共識、形成最大凝聚力、匯聚最大正能量。民進以“為執(zhí)政黨助力、為國家盡責、為人民服務”為使命,組織工作就是要動員更多有政治共識、奉獻精神和奉獻能力的人才和力量參與到這個偉大的事業(yè)中,為民進履行職能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第三,要建設成一個“作風正派”的參政黨。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共領導干部提出了“三嚴三實”的作風建設的要求,這同樣是對民主黨派干部的要求,反腐倡廉不分黨內外,沒有法外之區(qū),民進各級組織同樣要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的“八項規(guī)定”。紀律規(guī)定和制度既包括了外在的言行舉止,同時需要發(fā)自內心的敬畏,不然就缺乏自覺,流于形式。民主黨派的干部和黨派內的權力同樣需要接受監(jiān)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