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宇代表:為全球教育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近年來,我國教育對外開放步伐加快,特別是在教育部印發(fā)《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文件之后?!耙粠б宦贰苯逃袆邮桥c“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打造文化互信、教育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反響,也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聯(lián)系比以往更加密切。
但是,當前的教育合作交流與我們構想的未來目標還有一定距離,還需要我們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推進方式,尤其是過去我們比較忽略的部分。傳統(tǒng)上,我們較為重視教育教學方面的交流,例如學生和教師的國際交流等,今后我們需要在高校合作、教育機構合作中進一步加強。廈門大學已在馬來西亞開設分校,蘇州大學也開設了海外分校,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從目前來看,我們走出去的高校應該更多,層次應該更高,尤其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大學。對此,我們要完善政策、加強投入,要推動我國在世界上排名高、影響力大的高校設立海外分校,加強合作,推動中國教育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與科技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但是,學生水平和層次目前呈現(xiàn)良莠不齊的狀況。這與來華留學生的生源分布有關,也與我國一直以來的來華留學政策有關。但這個過程不宜太長,當前到了提高質量、內涵發(fā)展的階段,應考慮轉型升級,推動來華留學高質量發(fā)展。我們應該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整體水平,也有助于來華留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和行動原則為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原則和必要條件。我們應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智庫的合作,與各國共同探討教育的頂層設計與深入合作。未來,中國教育要加強頂層設計、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拓寬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