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平委員講防災減災:“防災是人類對自然最深的情感”
“我是2007年開始專注于防災減災教學科研工作的。我親歷了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參與了‘5·12’汶川地震科學考察,一直在關注我國發(fā)生的重大自然災害,以及年度頻發(fā)的季節(jié)性區(qū)域、流域水旱澇災害。通過深入觀察和研究以往發(fā)生的災難,我深深地感到,蒼天無情人有情,防災是人類對自然最深的情感。”日前,全國政協(xié)委員、防災科技學院副院長劉春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
無需“怨天”也不必“憂天”
“穹頂之下,我們長期看著天的‘臉色’吃飯,‘我的天’‘天哪’等都成為了口頭禪。對于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這種典型的極端性氣候事件,有人認為是‘老天’出了大問題。其實,從氣候變化的整體情況看,這是正常的天氣變化,我們無需‘怨天’,也不必‘憂天’。天還是那片天,只是有時帶給我們的結果并不一樣?!眲⒋浩秸f。
“小災”咋導致了“大害”
劉春平說,地震、洪水、臺風等自然災害的威力巨大,這些災害的形成具有明顯的突發(fā)性與發(fā)展急劇性的特點,天災的“天意”因素更多些。而2008年南方雨雪冰凍災害的“天意”因素少了些,更加突出了“天—地—人”共同作用的災害特點,結果導致在電力系統(tǒng)癱瘓后,原來高速運轉的鐵路電力機車完全“趴窩”,寸步難移。
“災難是一本教科書。往往當災難來臨,人們才發(fā)現(xiàn),在我們完全融入現(xiàn)代科技、享受各種現(xiàn)代化服務之后,再想靠自給自足解決生存和生活問題已經不可能了,人們依靠個體去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已經大大降低?!眲⒋浩教寡?,世界上沒有“最安全”的概念,最嚴密的系統(tǒng)也存在相應的風險,“我們有一種擔憂,就是患上了現(xiàn)代依賴病,在突發(fā)災害面前,我們就成了‘嬰兒’,得了‘老年癡呆’,失去了任何自救能力。”
防災既要用“力”也要用“心”
對于如何防災,劉春平認為,既要用“力”,也要用“心”。“用‘力’防災,就是對危害人類生存的地球環(huán)境進行工程修復、治理、保護和質量提升,這是減輕自然災害風險的必要舉措,是減輕災害風險的基礎和前提。用‘心’防災,是讓大眾了解災害,正確應對災害;調適心理,適應災害環(huán)境;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減災救災,真正做到與災害同行?!眲⒋浩秸f。
“災害無處不在,隨時都可能發(fā)生,永遠不會消失。指望災害會消亡,那是異想天開?!眲⒋浩教寡裕荒苓^分夸大現(xiàn)代科學技術、現(xiàn)代工程建設在防災減災中所起的作用,很多人還以為人類在災害面前會越來越安全,便因此漸漸失去了自我防災減災的意識和能力,變得越來越不安全。
近幾年來,借助政協(xié)平臺,劉春平積極提交提案,為提高大眾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言獻策。他先后提交了《關于加強中小學生防災教育的提案》《關于加強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教育的提案》,建議加強國民教育和科普宣傳;提交了《關于建立國家減災基金的提案》《關于建立健全城鄉(xiāng)居民住宅地震等巨災保險制度的提案》,建議通過建立減災基金和社會保險分擔居民應對巨災經濟損失的壓力。他提交的提案陸續(xù)被相關部門采納,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