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賡:一代史學名家
人物簡介:柴德賡(1908—1970),字青峰,浙江諸暨人,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陳垣的學術傳人之一。柴德賡一生從事教學,培養(yǎng)了許多杰出的史學人才,著名學者邱敏、許大齡、劉乃和、來新夏等都是他的學生。他一生致力研究于我國歷史,為我國歷史的教學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
柴德賡1933年畢業(yè)于北平師范大學歷史系。先后執(zhí)教于南北多所高校,歷任輔仁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學院(蘇州大學前身之一)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講授中國歷史綱要、中國古代史、中國歷史教學法、史料與史學、中國歷史要籍介紹及選讀等課程,著有《史學叢考》、《史籍舉要》、《資治通鑒介紹》等,主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參加點?!抖氖贰贰?955年,調(diào)往江蘇師范學院(蘇州大學前身之一),創(chuàng)建江蘇省屬高校第一個歷史系,任教授兼系主任,同時籌建蘇州市民進。民進第四屆中央委員,民進江蘇省委第一屆副主委。
人物事跡:
柴德賡先生學識淵博,功力深厚,尤精于目錄學和文獻史料學。他繼承了陳垣先生“學術從目錄學入手”的治學方法,把目錄學視作治史的重要途徑。據(jù)龔書鐸、劉乃和、許大齡等先生回憶,柴德賡先生曾分別告誡他們要多讀多查張之洞的《書目答問》,重視目錄學的基礎。柴先生特別注重對史籍的考證梳理,他的遺稿《史籍舉要》內(nèi)容豐富,評論精辟,所評之書均廣涉其作者及著作時代、史料來源與編纂方法、優(yōu)缺點及在史學上的地位、注解與版本等,但又不拘泥于此,而是根據(jù)各史著的具體情況,選擇介紹的內(nèi)容與重點也隨之而異。如關于《資治通鑒》一書,他便是從作者、史料來源、編纂方法、對《通鑒》的評論、《通鑒》胡注、與《通鑒》有關的幾部書、版本等七個方面加以介紹與評價。瞿林東先生曾指出,《史籍舉要》“從講授史籍入手,而涉及史學的許多方面,進而又涉及歷史評價的諸多問題。……史籍、史學、歷史的融會貫通,使作者所論,可以古今聯(lián)系,縱橫馳騁,讀來視野開闊,獲益良多。”(《登堂入室的門徑——《史籍舉要》重版前記》)正因為有這樣的特點,該書出版后即獲廣泛好評,呂叔湘先生稱“此書優(yōu)點甚多”,“全書脈絡貫通”,評論“有根有據(jù),恰中肯綮”,“在同類書中允稱上選”。(《書柴德賡<史籍舉要>》)何竹第先生將該書譽為“研究史料人員的一把鑰匙”。因此,該書被列為文科教材并榮獲全國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獎,洵非偶然。
柴德賡先生的治史成就表現(xiàn)在許多方面,在五代史、宋史、明清史、辛亥革命史諸領域均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其早年成名作《<鮚琦亭集>謝三賓考》一文,對晚明史上的重要人物謝三賓的生平事跡作了詳盡的考證與論述,對其晚節(jié)不保、兩次降清作了批判,表達了柴先生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意識。這篇文章充分反映出柴先生用“精嚴縝密的考證方法”(龔書鐸先生語)做學問的特色,發(fā)表后即得到學界好評。柴先生在清代學術史方面的系列論文《王鳴盛和他的<十七史商榷>》、《章實齋與汪容甫》、《試論章學誠的學術思想》等,明其師承,辨其源流,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新中國誕生后不久,柴德賡先生即受中國史學會的委托,負責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歷時6年,成書凡8冊,共320余萬言,收錄了120多種資料,其中十多種資料屬于首次刊出,具有珍貴的價值。盡管由于主客觀的原因,這部資料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或缺點,但卻為辛亥革命史的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1955年柴德賡先生南調(diào)江蘇師范學院后,極為關注蘇州地方史的研究,不僅相繼撰寫了《從白居易詩文中論證唐代蘇州的繁榮》、《明末蘇州靈巖山愛國和尚弘儲》等論文,還在指導學生調(diào)研時,在蘇州玄妙觀機房殿墻腳下發(fā)現(xiàn)了《永禁機匠叫歇碑》,并作了專門研究。這篇碑文成為學術界研究明清資本主義萌芽問題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之一。正是在他的鼓勵和影響下,重視地方史研究和資料整理成為蘇州大學歷史系的一個傳統(tǒng)和重要特色。
柴德賡先生一生從事教學,培養(yǎng)了許多杰出的史學人才,著名學者許大齡、劉乃和、來新夏等都是他的學生。柴先生待人熱情,誨人不倦,深受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據(jù)劉乃和先生回憶:柴先生在輔仁大學講“中國歷史綱要”,“剛一上課,那清朗的語調(diào),生動的內(nèi)容,就把全班同學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在一年的講授中,他經(jīng)常夾敘清人治學特長和歷史掌故,使同學開闊了眼界,提高了治史的興趣,初步獲得了讀書的門徑。他是我們班最受歡迎的老師”。許大齡先生回憶說:“1963年他在北京大學講課,無論是在課堂上,或是在宿舍里,幾乎每天都有很多青年同志把他包圍著,有歷史系的,也有中文系的,有同學,也有青年和中年教師,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