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手機版

參政議政平臺 郵箱登陸

當前位置: 首頁>微專題>熱烈慶祝第36個教師節(jié)>楷模|民進老一輩教育名家

楊東莼:治學嚴謹,堅持真理,敢于直言

發(fā)布時間:2020-09-01     來源:

放大

縮小

  個人簡介: 

  楊東莼(1900—1979),男,湖南醴陵人。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教授、學者,青年時代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參與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從事傳播馬列主義的工作。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進行過早期工人運動和抗日救亡活動。解放后,首任廣西大學校長,歷任華中師范學院院長、國務院副秘書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全國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副主任。是一至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四、五屆人大常委委員,三、四、五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1953年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任民進第四屆中央常委兼秘書長、第五屆中央副主席。 

  他勤奮寫作,譯著有《費爾巴哈論》、《古代社會》、《狄慈根哲學著作選》,著作有《中國學術(shù)史講話》、《中國文化史大綱》、《高中中國史教科書》、《何物自由主義》等,還撰寫了大量的政論文、新聞作品。他治學嚴謹,堅持真理,敢于直言,具有中國史學家傳統(tǒng)的史德和馬克思主義的戰(zhàn)斗精神。 

 

  個人事跡: 

  楊東莼(1900-1979),原名豈匏,號人杞,湖南醴陵人。1919年求學于北京大學。1921年參加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3年在長沙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大革命失敗后去了日本。1930年回國后,曾任中山大學教授、廣西地方建設干部學校校長,武漢大學、四川大學、廈門大學教授、香港達德學院代理院長、香港《大公報》顧問。建國后,歷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廣西大學校長,華中師范學院院長,國務院副秘書長,中央文史館副館長、館長,政協(xié)第三、四、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一至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秘書長、副主席。 1932年10月至1934年5月任廣西師專首任校長。楊東莼在廣西師專任職期間,聘請了國內(nèi)一批著名學者來校任教,學校辦得很有特色,成為當時國統(tǒng)區(qū)一所民主的進步的學校。1950年2月,學校再次并入廣西大學,始稱師范學院,后稱文教學院。1950年3月,楊東莼到位于桂林將軍橋的廣西大學本部就職,擔任廣西大學校長,至1953年夏。

  首任校長。1932年創(chuàng)辦廣西省立師范??茖W校,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培養(yǎng)新政人才的重要措施。而邀請什么人物擔當首任校長之職,這個問題擺在了時任廣西省教育廳廳長李任仁的面前。正當李任仁心中無底之時,白崇禧的作戰(zhàn)室主任參謀劉斐,有一天突然跑來向他推薦楊東莼做校長。劉斐對李任仁說:“楊東莼是北京大學高才生,又留學日本,是大學問家,做師專校長完全夠格?!?李任仁曾是白崇禧的小學老師,比白崇禧年長6歲,兩人過從甚密。他也知道劉斐與白崇禧關系非同一般,劉斐的岳父是小有名氣的老中醫(yī),曾經(jīng)救過白崇禧一命,白崇禧便把劉斐帶在身邊悉心栽培以報救命之恩。劉斐提供的人選楊東莼是個小有名氣的進步學者,又是經(jīng)過白崇禧首肯或授意而提出的,李任仁自然完全同意這個提議。楊東莼與劉斐皆為湖南醴陵人,年紀相仿,是“幼同里,長同?!钡暮糜眩呱狭藘蓷l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楊東莼1919年考入北京大學后,參加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1923年在長沙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走上了無產(chǎn)階級革命之路。劉斐則在白崇禧的培養(yǎng)下成為桂系的青年軍官。 1927年,革命形勢急轉(zhuǎn)直下,不能在長沙立足的楊東莼在友人資助下于12月東渡日本留學。恰巧此時劉斐也在日本,他是被白崇禧保送至此學軍事的。一次偶然的機會,楊東莼與劉斐在東京街頭巧遇。兩個多年未見的同窗好友,做夢也沒想到能在異國重逢,格外驚喜。劉斐學成后回到廣西,繼續(xù)留在白崇禧身邊工作。心頭牽掛的一件事就是把楊東莼推薦給白崇禧,但苦于未遇到合適的機會。

  1932年初,李宗仁、白崇禧決定設立廣西省立師范??茖W校。校址選在桂林南郊雁山腳下的西林公園(今雁山園)。到秋季入學時,籌備主任唐現(xiàn)之已把學?;I建了起來。請誰來擔任校長?劉斐終于找到了這個適合楊東莼大展身手的好職位。劉斐思維敏捷,雄辯滔滔,決斷后的事很難采納他人的意見,但他對楊東莼卻是虛心求教,即便意見相左也能接納。這不僅僅是因為舊日友情,還因為與楊東莼在日本相遇后,劉斐眼見著這位昔日北大才子逐漸成長為英姿勃發(fā)的青年學者——抵日后楊東莼翻譯、著述多有成就,他翻譯的恩格斯《費爾巴哈論》出版后在中國學術(shù)文化界廣受好評;他撰寫的《本國文化史大綱》由上海北新書局1931年出版后影響甚大。

  李任仁同意聘請楊東莼出任校長。劉斐旋即寫信給正在上海從事歷史、哲學研究的楊東莼,通知他速來桂林任職。

  1932年8月,32歲的楊東莼從上海來到桂林。劉斐和桂林縣縣長田良驥等人陪同他前往省府南寧,與李宗仁、白崇禧見面。白崇禧叮囑楊東莼要想辦法辦好廣西師專,為廣西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就這樣,在劉斐一手推薦之下,楊東莼得到了李宗仁、白崇禧的認可,順利出任廣西省立師范??茖W校首任校長。就職演講

  1932年10月初的一天,楊東莼在廣西省教育廳廳長李任仁的陪同下來到位于桂林南郊雁山腳下的廣西省立師范??茖W校。12日,舉行了廣西師專第一屆學生開學暨校長就職典禮。李任仁對楊東莼的學術(shù)成就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之后雙手捧著一枚用紅綢包好的校印交給楊東莼,以示鄭重授權(quán)。

  典禮上,首先由李任仁發(fā)表訓示,闡明開辦廣西師專的意圖。他說:“要謀求中國的出路,便要找農(nóng)民的出路,著手農(nóng)村建設,提高農(nóng)民文化,領導農(nóng)民作各方面的奮斗。”接著,由籌備主任唐現(xiàn)之介紹學?;I備的經(jīng)過。

  繼之,楊東莼作了長篇答詞,闡述創(chuàng)辦師專的特殊意義、自己的決心和辦學理念。他說:“在這國難當頭農(nóng)村經(jīng)濟日益破產(chǎn)而危機四伏的時候,廣西省政府能夠拿出12萬元的開辦費和每年9萬余元的經(jīng)常費來創(chuàng)辦師專,實在有它的特殊的意義。”他指出:“師專是對現(xiàn)有的學?;蜻^去的師范學校革命而產(chǎn)生的——這便是創(chuàng)辦師專的特殊的意義?!彼治隽酥袊慕逃?,認為:“過去30多年的教育,是從外國移植過來的,是摹仿外國的,是盲從外國的,總括一句話:就是把外國的教育制度、教育設備和教育方法整個地搬運到中國來,當時并不曾估量到中國社會到底需要哪一種教育,也不曾考慮外國的教育其發(fā)生的原因其存在的根據(jù)在什么地方?!热粑覀円琅f一樣盲目地摹仿或移植下去,卻不顧慮到教育與中國社會的關系,則我可以斷定,無論以后搬弄哪一國的新花樣,搬弄哪一樣的新名目,結(jié)果,依舊無補于中國社會的實際和需要。”他強調(diào):“我們這個學校辦在廣西,是用廣西人民的膏血來辦的,將來你們出校是要替廣西社會服務的,所以我們這個學校的根據(jù)就在廣西?!彼U述了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培植能實現(xiàn)充實人民生活,扶植社會生存,發(fā)展國民生計,延續(xù)民族生命這一宗旨的縣教育行政人員及鄉(xiāng)村師范、鄉(xiāng)村中小學教職員。

  接著,楊東莼對自己,也對同學們提出了嚴格的要求。他說:“我們要從今日起,抱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宗旨,努力干下去。”繼而楊東莼又說:“我遠從上海來,一不是想來賺錢,二不是想來培植個人勢力,我對于你們用不著客氣,也用不著巴結(jié)。假使我不盡責,你們可以不客氣地監(jiān)督我,我自己覺得真正無能力干下去時,我便告退,我以一身來,仍以一身去。這是我今天咬緊牙根斬釘截鐵對同學們說的話。”

  講到這里,楊東莼停下來,然后又說:“要達到上面所講的這些目的,除了我們努力干下去,還有干的方法。但是,要談到干的方法,又非把你們的傳統(tǒng)觀念和個人本位的習慣改變不可,所以本學期有三點要使你們改變過來。第一,在思想方面,要用團體生活的鍛煉,去打破你們以個人為本位的人生觀;要用勤勞的任事,去打破你們?nèi)雽W?;熨Y格的觀念。第二,要改變你們的生活態(tài)度,改革你們的斯文習氣。使你們自動地處理一切日常生活。第三,改變你們的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改變你們依賴教科書的習慣,完全側(cè)重于自動研究、共同討論及實際工作三者,而尤注重三者的循環(huán)性?!覀円辛苏_的人生觀,得到了良好的學習方法,訓練好了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然后才配談到干字。”

  這既是楊東莼在開學典禮上的答詞,也是他就任校長的一篇誓言。抑揚頓挫的答詞,鼓動渲染的演講,博得了學生們的喝彩。他的講話被一陣又一陣的掌聲所打斷,最后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

  辦學思想之爭 

  楊東莼出任廣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校長后,與籌備主任唐現(xiàn)之在教育思想和政治觀點上的矛盾漸漸顯露。

  唐現(xiàn)之畢業(yè)于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響,同時又傾向于梁漱溟的鄉(xiāng)村建設和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他信奉“生產(chǎn)救國、教育救國”的理念,認為:中國衰弱的原因是貧、愚、私、弱、亂,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是辦好教育,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谶@一認識,他一心想把廣西師專辦成像陶行知的曉莊師范那樣的學校。他要求學生有農(nóng)民的身手、科學的頭腦和傳教士的精神,還為學校特設了“田”字?;?。唐現(xiàn)之為人正直,對社會現(xiàn)狀也有所不滿,但是不主張學生參加社會政治活動,不主張用革命手段改造中國。

  楊東莼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教育不能脫離政治,尤其在“九一八”事變之后,內(nèi)憂外患,國難當頭,學生埋頭死讀書根本不符合國家的需要。他不贊成“生產(chǎn)救國、教育救國”,認為:中國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帝、官、封的剝削和壓迫,貧、愚、私、弱只是剝削和壓迫的結(jié)果,是表面現(xiàn)象。如果倒果為因,只抓表面現(xiàn)象,那是自欺欺人。在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只有用革命的手段才能救中國。因此,他提倡學生多讀社會科學方面的書,關心國事,探究社會現(xiàn)實問題。他主張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面對廣西統(tǒng)治者有限度的“開明”和“進步”,在蔣桂矛盾的夾縫里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思想的教育,培養(yǎng)一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青年。他給教育注入了政治感和現(xiàn)實感。

  由于楊東莼與唐現(xiàn)之的政治觀點和教育主張針鋒相對,矛盾便逐漸激化起來,在同年底寒假前達到了白熱化,并擴散到教師和學生中間去。1933年2月中旬,廣西省政府把唐現(xiàn)之調(diào)回教育廳,由唐現(xiàn)之聘來的老師也陸續(xù)離開師專。從此,學校完全按照楊東莼的教育主張辦學,這是學校前進道路上的一個轉(zhuǎn)折點。

  唐現(xiàn)之離開前夕,楊東莼為他召開了一個歡送會,會上他贊揚唐現(xiàn)之是學校的開創(chuàng)者和奠基人,同學們的刻苦自學精神是唐現(xiàn)之一手培育起來的。唐現(xiàn)之也在會上稱贊楊東莼是博學之士,是教育家,善于教育青年,勉勵同學們在楊東莼的教育下發(fā)揚苦學鉆研的精神。兩位教育家給學生們留下頗深的印象。

  有幾個學生對唐現(xiàn)之調(diào)離學校一事不滿,要求退學。楊東莼同意他們退學離校。1933年秋季第二屆同學入校后,幾位退了學的同學要求復學。楊東莼本著愛護青年的愿望,從他們的前途著想,不計前隙,寬大為懷,爽然同意他們插入第二屆復學。

  自由研究 

  楊東莼主持下的廣西省立師范??茖W校,認真貫徹實施學習上“自由研究”和生活上“集體生活”的辦學方針。

  “自由研究”原是教育家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學時提出的口號,目的是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民主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自覺地探求真理,獨立地研究學問。楊東莼主政廣西師專后,將這一思想帶到了學校。為營造“自由研究”的氛圍,楊東莼采取了幾項措施:首先,開設了大量哲學社會科學的課程。除開設傳統(tǒng)的教育概論、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統(tǒng)計、教育史、教材與教法等師范類課程之外,還開設了大量的哲學、歷史、政治類的課程,如:社會進化史、中國通史、哲學、自然辯證法、政治經(jīng)濟學、農(nóng)村經(jīng)濟、政治學、倫理學、文學概論、世界形勢等課程,啟發(fā)學生用新的觀點去分析時事和社會問題,以便充分認識時代和社會,明白社會變革的道理,了解當時革命形勢與前途。各課程一般不采用固定的課本,教學方法不是采取注入式,而是提倡課堂講課與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相結(jié)合的啟發(fā)式。上課時老師提出一個大綱,學生一面聽,一面記筆記。其次,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學校的圖書室對各種不同思想、不同流派的圖書都兼收并蓄。如哲學方面,有唯物論的書,也有唯心論的書;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書,也有蘇聯(lián)社會主義國家的書,供學生們自由研究。學生上午一般上三四節(jié)課,下午就到圖書館閱覽室看書,每周除兩個下午上軍訓課外,其余時間幾乎都在圖書館或教室活動,時間全由學生自由支配。每個學生除依照各科老師的布置進行學習外,還制定了個人的自學計劃,規(guī)定一個時期學習的目標、內(nèi)容、進度,以及要解決的問題和具體時間安排等。再次,設立了班主任制度。班主任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生活上的指導。學校要求學生每天寫日記,由班主任批閱,鼓勵學生在日記中暢所欲言,班主任則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楊東莼認為,這是培養(yǎng)自由研究風氣的一種有效方法。提倡自由研究,不是不要指導,也不是不要批評。班主任制度是使教師與學生緊密聯(lián)系,共同促進教學的一種新的探索。此外,倡導實地學習。楊東莼認為,實地學習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耙驗槲覀兯?guī)定的課程,都是活的知識與活的技能,而不是死的書本,比如教育行政、鄉(xiāng)村自治、醫(yī)學常識、圖書館常識等等,都完全是從實地學習方面入手的?!睘榇?,學校組織學生深入廣西各地進行社會調(diào)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社會和農(nóng)村。師專成立初期,在學校附近的雁山村開辦了一間村民小學(夜校),由學生負責辦理。同時又在離校三四里的良豐圩上設立了一個民眾教育部,陳列書報,出版墻報,代寫書信及農(nóng)村應用文。每逢圩日開展文化服務,幫助群眾解決疑難問題,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有更多接觸現(xiàn)實、了解社會的機會。

  集體生活 

  廣西師專學生大多數(shù)來自農(nóng)村,受小農(nóng)經(jīng)濟思想的影響,或多或少沾染了自由散漫、狹隘自私、個人主義、因循守舊等思想和習氣。為了克服這些不良習氣,楊東莼到校不久,就在紀念周中多次作了關于集體生活問題的報告。在1933年初出版的一期《師專校刊》上,他發(fā)表了一篇《論集體生活與自我教育》的文章,從理論上全面闡述了當時所處時代的特點,集體主義精神的重大意義,深入分析了個人主義思想的社會根源及其落后性,論證了自我教育的必要性。在1933年出版的《戰(zhàn)時教育問題》一書中,楊東莼提出:集體主義的自我教育能把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打成一片,把學與用、知與行聯(lián)系起來;它是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的教育。它的最高原則,就是在一切集體生活中,在一切集體組織中,于一定的計劃之下,把一切活動、一切工作以及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件,都認定是教育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也即是教育活動本身。這些思想對同學們的影響很大。

  楊東莼帶領教師們設計了許多集體活動的措施,使大家在不知不覺中習慣于集體生活,陶冶了集體主義的精神。首先,為集體生活安排了必要的物質(zhì)條件。學生除入學交少量學費及一些個人生活用品自備外,都是公費。每人發(fā)兩套衣服,一件棉大衣,毛巾、肥皂、筆記本也都統(tǒng)一發(fā)放。膳食每月6元,由各班學生代表組成膳食委員會自行管理。醫(yī)藥由衛(wèi)生所全包。軍訓、宿舍的床位以班為單位,浴室是集體澡堂。編隊、出操、內(nèi)勤等,也都按照集體生活的要求安排。其次,以制度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楊東莼采取了一些很細致的措施:比如各屆學生的編班,盡量把有同鄉(xiāng)或老同學關系的學生分開,以避免形成小團體;各班教室的座位每學期要重新變動;宿舍是三四十人同住的大房間,床位也是每學期調(diào)換一次;膳廳的座位是全校各個班混合編席的,每個月末重新調(diào)換一次;每隔兩三個月組織學生召開一次“生活促進會”,分班分組舉行。這些措施看起來是小事,也頗繁瑣,卻增加了學生間互相接觸、相互了解的機會,增強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再次,成立了各種學生團體組織。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共事能力,楊東莼鼓勵學生通過民主選舉產(chǎn)生各種自我管理的組織。楊東莼語重心長地對學生們說:“所謂組織,第一就包含有一個團體應保持嚴密的關聯(lián)的意味,第二就包含有一個團體應具有鐵一般的紀律的意味?!碑敃r日常生活的團體,規(guī)模最大的是“健康委員會”,分膳食、體育、清潔、游藝4組;其次是出版委員會,分壁報、??⒕幖?、通訊4組;第三是劇團;第四是遠足旅行團;第五是田間的工作小組。學校里經(jīng)常組織各種文娛活動,有音樂演奏、唱歌、弈棋、打球,每學期開兩三次聯(lián)歡晚會,師生合演話劇和表演各種游藝節(jié)目,全校充滿著團結(jié)和諧的氣氛。此外,定期召開“生活促進會”。當時師專最具有集體主義自我教育意義的事情就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召開一次分班分組的“生活促進會”。在會上,每個學生可以主動匯報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開展自我批評,爭取其他同學的幫助;同時也要對別人提出意見、批評和建議。這種方式加深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也促進了自覺紀律的養(yǎng)成。

  雖然學校遠離桂林城20余公里,師生們并不感覺生活枯寂,而是覺得嚴肅、活潑、舒暢、充實,彌漫著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風氣,這正是“集體生活”措施的良好效果。

作者:     責任編輯:張禹
Copyright 1996 - 2020 mo69t.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quán)所有 中國民主促進會
免責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主編信箱
京ICP備05026319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502017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