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明:讓“道”薪火相傳
楊朝明:全國政協委員,孔子研究院院長,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副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研究孔子、研究儒學,是認識中國人的民族特性、認識當今中國人精神世界歷史來由的一個重要途徑”。
“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經濟社會發(fā)展主要目標中提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作為孔子研究院院長,這些年,楊朝明始終覺得身上有一種使命感:滋養(yǎng)中國文化情懷,培養(yǎng)中國文化傳人。薪火相傳,匯成磅礴之力。
楊朝明:
■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它鋪染了中國人的生命底色。
■公眾應當像尊重孔子與中國文化那樣尊重教師,形成尊師重道的社會風尚;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像孔子那樣求道明道、傳道弘道。
■國家民族的強盛一定是文化的興盛,中華民族的立足點,正是幾千年來綿延不斷的傳統文化。
本期主人公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一則新聞引起社會關注:53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議“將教師節(jié)改在孔子誕辰日”。
“事實上我們一直在努力?!睏畛鞲嬖V記者,早在2010年9月,第三屆世界儒學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辦,當時與會的專家們便提出,希望將孔子的誕辰日,也就是每年的9月28日,設定為“尊師日”。“十多年來,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睏畛鞅硎尽?/p>
儒學,鋪染了中國人的生命底色
兩鬢斑白、一身中式打扮——出現在公眾面前的楊朝明,言談舉止之間,頗有溫潤的儒者之風。
“我出生在山東的農村,典型的傳統家庭?!睏畛鞲嬖V記者,他的祖輩和父輩在村里算得上是讀書人,家族文化觀念很濃厚。鄉(xiāng)鄰們對讀書人總是高看一眼,圣賢們的教誨,在代際之間口耳相傳。家鄉(xiāng)的風氣和價值觀,耳濡目染地熏陶了楊朝明的心靈。
1981年,楊朝明考上曲阜師范大學。曲阜是孔子故里,處處有孔子的印記:孔府、孔廟、孔林,文化的承載深深吸引了他,從此,楊朝明走向了孔子和儒學的研究之路。
“20世紀50年代建校初期,曲阜師范學院就成立了孔子研究小組。1979年,學校還建立了孔子研究所?!睏畛髡f,在他入校后,不時能趕上孔子學術討論會,學術氛圍十分濃厚。
若干年后,從華中師范大學和中國社科院學成歸來的楊朝明,回到曲阜師范大學任教,先后擔任了孔子研究所所長、山東省儒學研究基地主任兼首席專家。
“孔子所創(chuàng)立的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它鋪染了中國人的生命底色?!睏畛餍哪恐械目鬃?,是教育家,是中華圣哲的最杰出代表,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圖騰。他對教師這個職業(yè)心存敬畏。
“任何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都應該有它特定的歷史文化承載,尤其像中國教師節(jié)這樣的重要節(jié)日?!睏畛髡J為,改以孔子誕辰日為教師節(jié),是由孔子的地位所決定的。公眾應當像尊重孔子與中國文化那樣尊重教師,形成尊師重道的社會風尚;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像孔子那樣求道明道、傳道弘道。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我國要建設文化強國,建設教育強國。接下來的15年,對于楊朝明來說,想象空間巨大。
在楊朝明看來,文化強國建設不能離開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發(fā)揚與繼承。“教師節(jié)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有助于我們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他表示。
“西方人不了解中國,中國人足夠了解自己嗎?”
當今,中華傳統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儒學的重要價值,人們已經看得越來越清晰,“我們應拂去孔子身上的歷史塵埃?!睏畛髡f。
“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我們一度認為,傳統文化給我們的發(fā)展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然而,亞洲一些地區(qū)非常推崇儒學,為什么不會阻礙他們的發(fā)展呢?”楊朝明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我們對于孔子儒學了解太少,對傳統文化尊重不夠,才會一度否定自己的優(yōu)秀文化。
2002年,楊朝明去日本參加一個儒學研討會,那是他第一次出國。他發(fā)現,儒學在當代日本社會影響深遠。日本企業(yè)家提出“論語+算盤”,《論語》是倫理和道德的代表,算盤則象征精打細算,可見,其理念滲透在管理、經商等眾多領域。
“儒家實際上并不復雜,儒家就是培養(yǎng)社會的精英,讓這些精英來引領社會?!睏畛鞅硎荆挥凶尮饷鞯牡滦宰鳛橐龑?,社會才有可能達到至善。
“半部論語治天下”“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在楊朝明看來,西方社會的精英之士也認識到了中國古人的偉大智慧?!耙晃挥骷以f,因為有了孔子的學說,偉大的中華民族比世界上別的民族更加和睦、更加和諧地共同生活了幾千年?!睂τ谌澜鐏碚f,在經歷了近代以來的曲折之后,面對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人們希望從孔子的智慧中尋求答案。
2019年8月25日,由教育部、山東省共同建設的全球儒學研究傳播實體平臺——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在孔子誕生地曲阜正式成立,楊朝明任副主任?!拔鞣秸嬲私庵袊娜讼鄬碚f太少了,所以我們要搞文明對話,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在他看來,在世界儒學傳播中,中國理所當然要處于主動地位,要引領儒學發(fā)展的方向。
“西方人不夠了解中國,可是我們中國人足夠了解自己嗎?”楊朝明認為,要傳播儒學,首先要“正本清源”,在學術上不斷登峰,不斷研究儒學的內涵和特色,理清它與社會的深層次關系,才能讓儒學真正落地,讓我們傳統文化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未來15年里,這是他的工作重心之一。
“道不遠人”,傳統文化不是空洞的說教
2013年1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曲阜孔府考察。參觀孔子研究院時,他饒有興趣地翻看桌上擺放的展示研究院研究成果的書籍和刊物,看到院長楊朝明主編的《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本書時,習近平總書記拿起來翻閱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币幌?,讓這兩部書“一夜暢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這些年,楊朝明始終有一種使命感,滋養(yǎng)中國文化情懷,培養(yǎng)中國文化傳人,希望以自己的點滴行動,推動儒學在當代社會“生根發(fā)芽”。
“十四五”規(guī)劃提出,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
“國家民族的強盛一定是文化的興盛,中華民族的立足點,正是幾千年來綿延不斷的傳統文化?!睏畛骼斫獾膫鹘y文化,不是空洞的理論和說教,正如《論語》中所說,道不遠人,文化一定是要落到實處的。
有一次,楊朝明赴南美交流,見到一位老華僑。老華僑說,希望能把孩子送回中國學習,但不知道去哪兒才能學到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楊朝明感慨,對于有心者而言,學習交流的平臺仍然太少?!拔覀冊谌澜缍加锌鬃訉W院,然而,院長和老師們了解孔子嗎?我們身上能不能承載這個‘道’?怎樣讓它落地?這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需要一代人的艱苦努力?!彼J為,在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任務仍然艱巨。
“全民網紅教師,文化圈‘一哥’”,在一些社交媒體中,不乏對孔子的各種解讀甚至調侃。在楊朝明看來,孔子的形象并非嚴肅刻板,但也絕非所謂的“大眾偶像”?!翱鬃拥乃枷敕浅I铄?,在他生活的時代,他也不是所謂紅極一時的話題人物。戲說孔子,恰恰說明我們在文化上的浮躁,忽略了思想的深度?!睏畛髡f。
去年疫情防控期間,楊朝明減少了線下活動,卻意外地在線上發(fā)現了更廣闊的天地?!案呱骄靶小鬃游幕埂弊鳛槿ツ陣也┪镳^的大展之一,是國家博物館第一次系統展示孔子思想形成、發(fā)展以及傳承的歷史。楊朝明在國家博物館隔空向觀眾們作了一場大型演講,央視網、抖音都進行了直播,當天進直播間觀看演講的就有十幾萬人。這種線上的講座,他一共作了幾十場。去年,在全國政協舉行的委員讀書活動中,楊朝明導讀《論語》也獲得了委員們的熱烈反響。
“這一切都圍繞著一個問題,就是傳統文化如何回歸,讓人們了解傳統文化,樹立對傳統文化的自信?!睏畛鞅硎荆^去的一年非常充實而有意義。
光陰流轉,對于楊朝明來說,2021年是一個特殊的節(jié)點,他研究孔子的學說已整整40年。如今,他已到花甲之年,遙想15年后,有太多等待實施的計劃。
“孔子作為為中華民族圣者,這么一個了不起的人物,怎樣把他呈現出來,非常有難度。”楊朝明說,接下來,他要將長期的思考和研究化為文字,著書立說。
40年前,楊朝明從一個閉塞的小山村走出來,讀圣賢書,實現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價值。如今,他依然在路上,步履穩(wěn)健。
令楊朝明欣慰的是,他的理想后繼有人:兒子一心向學,成了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的博士后,兒媳婦學的也是中文專業(yè)。家里頭好幾個晚輩都專攻文史,走上了學術研究之路。文化的傳承生生不息。